中國官員嘗試網絡微調研 探索微博時代群眾路線
時間:2012-07-12 10:32:03
來源:中新網 作者:柴燕菲 趙曄嬌
中新網杭州7月11日電(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浙江省委組織部官員首創“微調研”,在微博傾聽大學生村官的心里話;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里發微博請農民工吃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攜帶ipad開會等等事例彰顯出中國官員在信息時代與時俱進的姿態。
僅僅才兩年時間,但中國已有2億微博用戶。開微博、聽民意,因此成為中國官員的正經事。從以往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到進村入企大調研,再到微博問政,折射出在新時期,新媒體業已成為黨委政府堅持群眾路線的新天地,而中國官員個性化、人性化的表達讓他們和老百姓的心靠得更近。
7月11日晚上7點半,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主任姚志文的搜狐微博就熱鬧起來。
姚志文使用微博近兩年,對于他來說,微博不僅僅是發布信息,還可以轉向為社會服務。
因此,姚志文將今天此舉定義為“微調研”,調研如何發揮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作用。他開宗明義:讓大學生村官能表達心聲,也讓全社會更多地關注這一群體,探索新媒體在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作用。
聞訊而來的大學生村官紛紛上線,他們沒有把姚志文當外人,在短短兩個小時內,將出路、福利待遇、自身定位、管理考核等等困擾和建議告訴了他。
“現在村里真的很忙,離開大學生村官就像少了一只手。但是又鼓勵我們創業。創業與從事村務工作,精力上會不會打架?”大學生村官越挫越勇拋出問題。
姚志文為他答疑解惑,鼓勵大學生村官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創業,但是要量力而行,創業對大學生村官的能力提升是很有幫助的,但也是有風險的。
寧波市象山的大學生村官王小永也為自己的同行出主意,他說得實在:我們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普通的村干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此外,還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服務農村、農業、農民。
今晚,也有大學生村官前來“吐槽”,他認為當地大學生村官待遇偏低,特別是很多村官都到了適婚年齡,生活壓力很大。姚志文現場辦公,一通電話直通當地組織部長。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浙江省組織系統第一次使用微博進行大學生村官工作的調研,短短兩小時內,有6000多名網友參與互動。
姚志文做好了接受“拍磚”的準備,他說:“今天可能會聽到罵聲怨聲,但這么做了,就能少聽到大學生村官的哭聲,所以就算挨了罵也在所不惜。”
記者獲悉,在這之前,有不少中國官員和網民對微博問政頗有微詞,但還是逐漸為人所接受。
之前,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里就通過微博,請農民工吃飯。此舉引發輿論喧嘩,陳里不得已刪除微博。
不過,陳里還是將8位農民工兄弟請到了飯桌,其中還有人帶著孩子老婆參加,這讓陳里很是感動。“不要發票,自己掏錢,只是想和農民工朋友聊一聊。”陳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尊重。
記者注意到,從早前的騎車自行車走街串巷,到進村入企大走訪,再到今天的微博問政,中國官員對民意的重視一如既往。
特別是在網絡時代,中國官員逐漸認識到,新媒體匯聚了中國最廣泛的民意,產生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意見領袖,并時刻醞釀著中國明天的趨向,這不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政府堅持群眾路線的新天地。
廣東省政協常委、廣州市政協主席林元和更是將使用新媒體視為不可推卸的職責,他說:“現在很多干部怕網絡,害怕自己一上網就被追打。要勇于把真實的想法、真實的情況與網友交流。有些人害怕網絡世界,這是一種失職。”
與此同時,新媒體讓一批在官員面前不敢說、怕說真話的基層百姓暢所欲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白智立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就贊成官員和群眾之間的“匿名交流”。他說,官員開通匿名微博可以及時了解當下存在哪些問題。而群眾通過匿名微博與官員交流時,也會在潛意識中淡化對方的官員身份,使得交流更加自由,從而比較真實地傳達民意。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民意不僅僅是單純的民間表達,它甚至是高層決策的一個信息渠道。
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主任姚志文已在杭州市富陽洞橋鎮洞橋村蹲點調研三天,他住在當地農戶家中,走訪村民,和大學生村官座談,并且首次嘗試微調研。不久后,他和其他浙江省官員在基層調研中所掌握的信息將被匯聚、歸納成冊,作為決策的參照。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剛認為,這拉近了官員與群眾的距離,有助于在官民互動中形成平等、親和感,泯除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鴻溝。有利于黨委、政府察民情,形成科學決策,以及促進政府收斂自身行為,從而成為促進政府轉型的社會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