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新鄉縣七里營鎮劉莊村。70歲的村民告訴記者:“這400多平方米的別墅是村里免費給的,5天村里還發一次肉。像我這樣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還有6600元的退休金。”
如今,不僅是劉莊,新鄉市其他一些村莊的村民,也陸續住進了小洋樓,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而這一切,完全得益于新鄉市“城鄉一體統籌發展”的城市化道路。 □今報記者 王亞南 實習生 劉月
建成1050個新型農村社區
“中原地區村莊規模較小,都是一代一代、一輪一輪拆舊房建新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分散,形成了‘有新房沒有新村’的狀況。”新鄉市副市長王曉然說,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可以有效地避免農村無序建房和重復投資等浪費現象,大大節約土地資源。
按照城市社區標準,新鄉市整合了全市3571個行政村規劃,建成1050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屬于集體建設用地,在一定限制范圍內,農民住房可實現流轉,但居住者和交易雙方僅限于農民。對于未啟動建設的社區和被整合的村,按照規劃嚴格控制,“凡不到城鎮或新社區居住的,只能在原址上翻修,以免造成新的浪費”。“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出發點是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據了解,已啟動建設的329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成后將節約土地24萬畝,節約率達50%左右。目前已拆除收回舊宅基地9052畝,復耕或恢復生態面積800多畝。節約出的土地,將用來復耕、發展集體經濟或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搞城市建設。
撬動740億元的農村消費
為了加強農民的社會保障,新鄉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戶籍管理、醫療衛生、教育、社會服務等城市化管理手段,也逐一落實。2003年,新鄉市就率先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成為全國唯一的市地級試點,目前農民參合率已高達96.2%。
以新鄉縣古固寨祥和新村為例,祥和新村平均每戶建房投資14萬元,政府除為每戶建房者免費提供10噸水泥以及3萬元貼息貸款外,休閑場所、服務中心、中心小學、幼兒園和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部由政府投資建設。“我們要通過激勵和引導機制,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別化,吸引群眾向新型農村住宅社區集中。”新鄉市副市長李慶貴說,根據目前的試點建設情況調查測算,重點區域內的329個社區建設,可以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和配套設施投資31.88億元,可以撬動740億元的農村消費,投資拉動比例約為1∶23。
離城鄉同發展共繁榮不遠了
目前新鄉市已規劃了37個產業聚集區,輻射了全市半數以上的鄉鎮、1/3的行政村、100多萬人口。
新鄉市市長吳天君說:“‘人口轉移型’和‘結構轉換型’相結合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讓2/3的農民從傳統的農業勞作中解放出來,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基本實現農村就業結構城市化。”
由于新鄉市縣城的城鎮化層次低,經濟實力較弱,中心城市具有城市聚集和輻射功能,新鄉市將區域性的中心城市作為統籌城鄉的主體,統一規劃建設了供水、供氣、熱網、路網、電網、信息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打造30分鐘同城經濟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鄉全市登記流轉土地20余萬畝,萬畝以上高效農業園區達27個,規模化種植面積300萬畝,有224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當農民感覺與城里人有著相同的生活保障,而且生活環境改善時,城鄉同發展共繁榮也就越來越近了。”說起未來,吳天君自信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