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不是一個不懂幸福的民族。我們的理想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幸福不幸福?農民起義造反的目標是“等貴賤、均貧富”,這幸福不幸福?你澆水我種菜, 你織布我耕田,十五的月亮爬上來,這幸福不幸福?但我們這個民族既不熟悉也不了解,“城市化”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幸福。
我們正在探討和正在推進的“城市化”,并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讓大家感覺滿意就是幸福了。城市是一個資源的集合體,最近幾十年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走過了很漫長的道路。比如看看包頭當年的照片,以今天眼光來看,當初我們建立的不是一個城市,只是一個工業基地,工廠和住宅放在一塊。我們再看看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比如倫敦的照片,有教堂、有皇家建筑,還有一個個街頭公園,人不是很多,大家安詳平和地在那里漫步,可以想象人均占有的城市綠地面積很高,我們可以感覺到里面流露出來的幸福感,這是一個由神統治到人、平民統治的城市,這就是城市的幸福。
現有城市化率的統計上,中國超過50%了,跟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但這只是數字上的差異,不夠直觀,我們跟人家比較過人均燃氣管道占有量、人均固定資產、人均福利資源,還有社保養老指數等等的差異嗎?
目前我們住在城市的人口中,有2/5還是農民工,他們并沒有在城市中落戶。中國要建設的“幸福城市”,不光是大學畢業生工作三五年能買到房子,也不光是大氣污染指數的改善,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2.4億農民工,還有2億要進城的農民工,能不能讓他們感覺到幸福?
回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以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城市,實現共產主義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北京還真的建設了三棟“共產主義樓”,挑選出幾百戶先進家庭,讓他們住在上面。這些大樓最大特點是什么?是家家戶戶都沒有廚房!因為那個時候大家想,到了共產主義,最好的事就是吃飯不要錢,既然如此,還要廚房干什么?我們其實就是從“吃飯不要錢”這樣一個對幸福的理解,開始城市化。
直到今天,中國建成了數量眾多的新城市,包括鄂爾多斯市,大城市如北京辦過奧運會,上海搞了世博會,廣州也開了亞運會。但就整個中國而言,城市化還停留在很不平衡的階段,城市的建設質量,仍然是非常低的。當然,現實的矛盾和危機也帶來了變革的動力和機遇,當人們意識到城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時,變革就會發生。
回到跟鄂爾多斯市相關的話題上來。政府領導告訴我們,這里資源豐富,“羊煤土氣”,但這只是鄂爾多斯市,整個中國資源匱乏的情況還很嚴重,所以我們要走資源節約型的城市化道路。鄂爾多斯市羊絨衫產量占全國1/3,全世界的1/4,鄂爾多斯羊絨衫的口號是“溫暖全世界”,但人均下來,溫暖全體中國人還都遠遠不夠呢。我們的石油資源人均儲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成而已,天然氣人均儲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4%。
這就是中國城市化進程面臨的最大現實,也是我們追求“幸福城市”不能回避的問題。我們不要把幸福定義為主觀愿望、主觀想象甚至是主觀的意向,離開客觀物資基礎,有什么幸福可言?
本文為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在2012幸福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有刪節,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