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塑位于禪城中心城區兩塊工業用地轉為商住用地,并將進行公開掛牌出讓。
“佛塑賣地”,這樣的傳聞自從2年多前流傳以來,一直刺激著佛塑股份的上揚。但對于區域而言,這一事件則可帶來對工業用地價值的重新評估。
改革開放以來,禪城經歷了近30年“村村點火,鎮鎮冒煙”的工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中心城區留下了零散的工業用地。
但近年來,這種粗放模式開始后勁乏力,由于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不少制造業已經逐步撤出禪城,留下了一批老舊廠房。在現行的土地政策下,這些廠房屬于工業用地性質,難以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而此次佛塑出讓工業用地事件,則帶來了啟示:如若變更為商住用途,廠房資源面臨著巨大的升值潛力。
工業用地用途轉變,在禪城亦是大勢所趨。禪城區在相關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工業用地的比重要由2008年的44.47%下降至9.03%,縮減近八成;公用設施用地的比重由8.83%增加到17.74%;居住用地的比例由12.36%增加到27.59%。
作為中心城區,禪城面臨土地資源稀缺的發展制約,在此背景下,近年來禪城將推進“三舊改造”作為城市發展空間再生的重要途徑。舊改的初衷正是對每一寸土地都應該盡可能地挖掘其經濟潛力。
而從禪城規劃提出的工業用地比重轉變來看,其背后必將是一批企業因此而獲益。當前禪城正在加速開發建設的南莊生態休閑區、瀾石舊改片區甚至季華路沿線一帶,均可覓見舊廠房夾雜其中,可以想象,這些未來城市的新興區域中,這些廠房自然難以再找到其容身之地。筆者亦獲悉,在城市化沖擊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將土地功能實施轉變,轉為房地產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