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不能搞“大躍進”
時間:2009-11-15 10:12:04
來源:央視網
工業化、城市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的水平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狀況。但是城市化的進程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的,城市化并不只是城市規模的簡單擴大和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而是必須通過經濟社會的發展來增大城市的接納能力和承載能力。
就目前而言,城市化已經成了各地發展的主要目標,城市化“大躍進”也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即使在一些根本就不具備城市化發展的地方也急匆匆地掀起了以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政績沖動下,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遠遠超出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某些地方的所謂城市經營,實際上仍然是停留在大拆大建的低水平發展階段,畸形發展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其實,城市化是工業化和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一個地方連工業化和產業化都缺乏應有基礎的時候,城市化就會成為一種冒進式的所謂“跨越”,在誤導發展的同時,還會失去發展的大好時機,甚至還會激發諸多的社會矛盾。據《經濟參考報》7月14日報道,目前一引起地方“小財政、大城建”的現象十分嚴重,各地財政收入近年保持快速增長,有的年增速達到20%—30%的增速。但是在這一輪發展中,地方政府主要依靠銀行資金投入項目建設,負債規模呈10倍甚至20倍的增長,以小財政翹動大城建的現象在東部和西部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債務率遠遠超過了風險控制警戒范圍。這種城市化的風險是可以預見到的,也將產生嚴重的后果,打著發展的幌子,實質就是一種“瞎折騰”。
我們不否認,通過有效的引導,把農村人口引入城市,通過農民自愿放棄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的方式讓農民置換成為城市市民身份,有其合理性,但關鍵是看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是否真正能做到統籌兼顧,有備無患。更值得關注的是,千萬不要把地方政府一廂情愿的想法強制性地變成了所謂群眾的自愿,最后把事情辦砸。
現實的問題是,當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之后,我們的城市究竟有多少承載能力?能讓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得到合理的安置和轉移嗎?如果只是為某種政績沖動需要,那么我們的城市化就完全可能會變成一種缺乏理性的“城市大躍進”,從而產生諸多的社會隱患。
東部沿海、廣東珠三角等地的城市化之所以能高速發展,就在于這些地方在經歷了工業化、產業化之后所產生的城市聚集和輻射,在城鄉結合(一體化)中建立了較為穩固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
因此,城市化之路需要理性,需要科學發展,而不是盲目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