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回顧
部分個體戶:減稅反增負
據江蘇新聞廣播報道,江蘇省財政廳、國稅局、地稅局聯合發文,上調江蘇省增值稅、企業稅起征點至國家公布的調整范圍的最高上限至2萬元,從2011年11月1日開始執行,也就是說,月營業額在2萬元以下的個體工商戶無須納稅。
但是近日,部分在鹽城東臺市做家具生意的商戶反映,這一政策執行后,稅務部門在估算他們月營業額時,都提高到了2萬元,原來每月只需繳納180元的國稅,現在提高到了600元。
- 權威聲音
國稅總局:不能隨意調高稅收定額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
在稅收收入增幅回落的情況下,各地稅務機關更要嚴肅組織收入工作紀律,堅持依法征稅,不收過頭稅,積極維護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
要堅決落實好國家出臺的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特別是在去年國家提高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后,不能隨意調高稅收定額。
- 業內聲音
“對小微企業減稅作用有限”
宋先生(北京企業財務代理公司經理):
據我了解,個體工商戶的額定收稅都是有一定劃分標準的,從北京來看,會按照營業面積、具體位置等標準來劃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提高彈性,其他地區就不了解了。
去年底出臺的包括所得稅減半征收等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措施,對小微企業的幫助其實并不大。實際上,目前小微企業都在避稅,所得稅方面都在做成本,以抵消利潤,申報上去的賬很多是假的。但現在稅務部門在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征管上正在不斷嚴格,因此,對小微企業而言,出臺減稅措施和稅收征管力度加大,顯然后者更“現實”一些,這才會出現“減稅增負”的感覺。
- 專家說法
“各地呈現普遍增稅趨勢”
周天勇(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結構性減稅”的關鍵問題就是到地方上能不能落實,不然就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后肯定會變成總體性增稅。而在今年的情況下,伴隨房地產業的不景氣,各地土地財政比較緊張,一些建設項目因此受影響以后,經濟方面出口也不斷下滑,導致全國各地稅收部門呈現出向小微企業普遍增加稅費的趨勢。
根據我在調研中所見:比如說,有的本來應該攤進成本的,稅務局說不攤成本而應該繳稅;還有的是定稅或者包稅,稅務局說多少就是多少,此外還要加上各種費,在地方上,這樣的攤派非常厲害。總之,最后收的稅反而多了,有的企業向我反映,“營改增”還不如不改。
讓稅務部門主導設計并執行減稅方案,如同讓貓設計一條不吃魚的方案。貓吃魚的沖動總是在那里,同理,如果征稅部門的思路里總是“多收稅”的概念,怎么減也是減不下來的。
“不能是‘結構性’應是‘全面性’減稅”
楊志勇(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室主任):
現在并不是地方上出現了增稅的趨勢,而有可能是地方上歷來就有的“稅收任務”在加大的表現。
一般來說,稅務機關對于絕大部分企業并不是按照稅法要求‘應收盡收、依法征收’,而是采取適當的折中、彈性征收,其中變量就是當年的稅收任務:財政收入壓力大時稅務機關加大征收完成任務,財政收入較好時適當放松征管,因此法定稅負和實際稅負之間的差距形成了稅務機關巨大的征管空間。當征管力度加大時,企業感受到的實際稅負肯定會加重。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調節中央和地方上的財稅分配格局,多留一些給地方,不然單靠地方是不可能解決的;其次是要降低名義稅負。不僅僅是營改增,還涉及到增值稅率下調,以及未來消費稅、個人所得稅這些比較好調的稅種也要下調,所以我說減稅不能是結構性減稅,而應該是全面性減稅。
另外,在降低名義稅負后,未來還要規范征管工作,壓縮彈性征管的空間,這其實是有利于稅收公平的。
- 鏡鑒
美國:小企業享多項稅收優惠
美國企業應交稅金包括聯邦稅和地方稅。其中前者包括公司稅、資本利得稅、替代性最低限度稅、分公司利潤稅、銷售稅、附加福利稅等;后者有企業所得稅、累計收益稅及私人持有公司稅。
美國自20世紀40年代起,就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支持和鼓勵。目前,美國對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減少對企業新投資的稅收;降低公司所得稅率;推行加速折舊;實行特別的科技稅收優惠以及企業科研經費增長額稅收抵免等。今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提出了新的小企業減稅計劃,包括小企業增加員工或提高員工薪酬,可享受10%稅賦優惠;還包括對任何在2012年度加薪的企業提供臨時免稅優惠等。
香港:近九成中小企業零稅負
香港則實行低稅率簡單低稅制,有限公司基本上只需要利得稅,根據課稅年度內的應評稅利潤(即一個財政年度的凈利潤)而征收,目前稅率為16.5%。
比如,某公司一年的毛利為200萬港幣,凈利潤為100萬港幣,則該公司當年應繳納的利得稅為16.5萬元港幣。若公司該年無經營或經營虧損,則無需納稅。
根據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2011/2012年度利得稅稅款的75%可獲減免,上限為1.2萬元,預計將有近九成的中小企業無需繳納利得稅。
- 相關案例
稅費重,小企業不敢長大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一家小型外貿公司老板邵林表示,稅費太重,不逃稅公司就沒法生存。
邵林說,除了25%的企業所得稅和17%的增值稅這兩種最主要的稅,企業還需要繳納名目繁多的各種“稅”:城建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契稅……更為可怕的還有林林總總的“費”:教育費附加、水資源費、社會保險費、地方教育費、殘疾人就業金、工會經費以及工商、環保、衛生、質監、公安等眾多部門征收的各類行政性收費,這還不包括各種違規的罰款和滯納金,而且這些稅費很多都是不管企業盈利與否都要繳納的。
公司如果再做大一點,就會進入稅務部門查收的“重點范圍”。邵林一個朋友是做連鎖美容的,本來可以做成一個大公司,成為一個大品牌,但是他將公司一分為三,讓每個公司都不太大。
部分地方索求企業“預繳稅”
據媒體報道,湖南邵陽讓企業把未來的所得稅“預繳”上來。根據今年1月1日施行的《邵陽市企業所得稅分類動態管理辦法(試行)》,該市將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分為三類,其中一類企業將被實行“查賬征收,定率預繳”的征收方式。
在山西,基層的稅務人員曾表示,不管當地經濟形勢如何,近年來他們每年都有10%到12%的稅收增長幅度,有時到了年底任務完不成,就會要求企業提前將明年的稅交一部分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