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規劃國土委主任王芃
10月27日起,本報推出城中村系報道,崗廈西拆遷造富神話引發社會熱烈關注。
“城中村是伴隨著我市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昨天,深圳市規劃國土委主任王芃說,應當客觀看待城中村在深圳發展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有必要進行正面積極的評價。他表示,一直有關注本報在上月底推出的有關深圳城中村的大型系列報道,指出隨著新出臺《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的施行,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將通過更多方式,搭建良好的公眾參與平臺。
從10月27日開始,本報連續大規模推出關注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報道。重在提醒及呼吁全社會在大規模城市更新過程中,重視對城中村歷史文化、風俗傳統、及其承載的城市活力的保護。
城中村正面作用需要肯定
昨天,王芃全面闡述了他對深圳城中村的理解。他指出,城中村的存在作為一個社會現象,和城市的發展是一個相生相伴的過程。城中村的問題是城市快速發展中形成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現實。30年來,深圳在快速發展中,大部分城中村在客觀上存在建設和環境問題,如建筑密度過高、建設標準偏低、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
王芃是規劃國土領域的資深行業專家,對深圳城市特色有著深入理解。他高度評價了城中村在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廉價房的作用。王芃認為,客觀地看,城中村在城市發展中所起作用是正面的,它的存在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同時也是低標準的廉租房。在這個意義上說,城中村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中的薄弱環節。“正面作用需要肯定。”這位規劃國土官員不止一次重復。
深圳的違法建筑大部分藏身于城中村。王芃分析,存在的基礎是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產業結構、人口結構決定的,收入分配不同造成市民對住房需求的不同。而對違法建筑的巨大需求,在政府管理不夠到位的情況下,或者對市場發展判斷不是特別科學到位的情況下,違法建筑的存在便成為一個社會現象。而眼下的城中村改造,并不僅針對違法建筑,深圳正面臨發展轉型,城中村在城市的不同發展階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對于城中村的看法,深圳政府和民間的態度都在改變。此前,曾有不少人將城中村視為城市中的“毒瘤”,認為存在環境差、治安壞種種不好。“現在的認識更趨于成熟,越來越理性。”王芃說,不贊同把城中村視為毒瘤。相比2004年深圳開始系統開展城中村改造的時候,目前政府對城中村的看法越來越成熟。
“搶救城中村”與新法契合
王芃指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講到城中村社會管理方面,很多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實事求是地講,發展環境,社會治理方面跟國際上先進城市差距明顯,跟內地有悠久歷史城市比也有欠缺。在即將施行的《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中,政府更強化了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思路,強調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城市,杜絕盲目無序的拆建。
而本報搶救城中村系列報道與這部即將施行的《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竟在一些方面不謀而合。在這部辦法的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城市更新項目應當遵守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的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城市更新范圍內的歷史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