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用經濟學上對城市化的定義來說,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工業革命的伴生現象,是工業大革命促使了城市化的大發展,案例可借鑒英、法、德、美、日等發達國家。
一、文昌城市化的落后,由這幾個原因造成:
1、老祖宗的規劃已落后、不科學
直到現在為止,還有人反對市政府的東遷,還有人抱怨忽視了老城區的建設。在這我想問,老城區還能建些啥?要啥沒啥,以前是老祖宗為了躲避臺風才把衙門放在山谷里,難道現代的我們還要照這條路子走下去?青山嶺、紫貝嶺、文中坡等坡嶺圍成一個山谷,有谷就有溪,文城就安在這個山谷里,文昌河就是文城居民的排水溝,于是在山坡上前仆后繼地修房子,形成格局紊亂、羊腸小道的文城。大家都知道,在山坡上修房子的成本要比平原地區高出很多,同時又很難規劃,很難管理,這也是扁擔路長期得不到改善的最基本原因。
最可怕的還在于,長期的小氣、紊亂與陡坡禁錮了管理者的思維,很難制訂出一套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規劃來,也就沒有現代城市化的概念。
2、建省辦特區的光環沒照到
建省辦特區只熱了南、北兩端,文昌幾乎感受不到建省辦特區帶來的新鮮氣息,資金流、人才流、物流、信息流都不沾邊,近在咫尺的海口早已從小鎮變成大城市,文城還是那個小城。
3、工業化的短腿
以農業社會、家園文化為主的地方,與工業化是格格不入的,海口憑借工業消化掉90年代的“半拉子”,三亞憑借工業為特色旅游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血液,東方憑借工業改進了自身諸多的不足,澄邁憑借工業改善了民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化的進程不斷推進了他們城市化的發展,試想,如果東方沒有雄厚的工業為支撐,那些國外知名品牌的快餐店也就不會進駐在那里。
文昌工業的缺乏受制于思想的轉變跟不上步伐;受制于本土利益與外來利益的博奕,前者影響最大。
4、觀念的制約
文昌人在大陸,認同的是海南;在海南,認同的是文昌;在文昌,認同的是某某鎮;在某某鎮,認同的是某某村。有了這樣的思想,一有錢,就回自己的村子里修洋樓、別墅、村路;回自己的鎮上蓋學校、建醫院,文城更多時候只是文城人的文城,城鎮人口才區區6萬余人。
原因已分析了,現在來說說給我們帶來的弊端:
1、中心城鎮(文城)人口的不足,不利于內需的擴大,難以形成“焦點效應”。
文城城鎮人口6萬余人,而嘉積上十萬,還不包括3—5萬的外流人口;瓊海在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5479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9583億元;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5896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總額3.9076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總額1.3830億元;而文昌在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1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9751億元(比瓊海少2個億);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7267億元(比瓊海多1.2億)。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3.4606億元(比瓊海少4400萬),住宿和餐飲業1.2005億元(比瓊海少1800萬),說明了瓊海的城鎮經濟很活躍,城市的規模比文昌要大,但是她的過夜游客也不過如此,比文昌高不了多少;她們的批發零售貿易業發達得益于博鰲論壇帶來的品牌效應而引來的外來流動人口。
這也說明了為何肯德基、麥當勞、阿迪達斯、耐克等“洋短視”沒來文昌了。
2、城市化落后,不利于人才的儲蓄
城市化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化落后的體現,沒有工業化的帶動,就很難有適合高端人才落腳的崗位,就是本土人才也會大量外流;城市化的落后也就意味著農村人口的過剩,這些過剩的農村人口有點本事的就北漂,能留下來的要不從事農業工作,要不就是當地有相匹配的工作,試想,這種狀況能留下人才嗎?更可怕的還是“現代文明殺手”——小農意識。
3、城市化的落后,不利于招商引資
城市規模、道路、人口流動量等等都是外來商人最重視的第一印象,如果這個第一印象就給人家留下陰影,你們說,這個商、這個資還能招引嗎?人家不跑才怪,一個城市的建設單單靠自己人是不行的,沒有外來資金、人才的融合、補充,該如何發展?所以,反對謝明中修路,老城改造的人都是“短視鬼”。
后記:寄希望于這屆政府,應堅貞不渝地抓招商引資;堅貞不渝地推進城建發展;堅貞不渝地大修路、舊區改造、建設新區。
我們要時刻記住:城市化落后,一切都免談;城市化落后,一切都成為阻礙;城市化落后,一切都理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