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雖然名義上城鎮化率已達51%(實際僅35%左右),但與新興發展中國家的60%,發達國家的80%,以及各方基本形成共識的中國期望城鎮化率70%左右相比,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分析:積極穩妥地推動城鎮化,將為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對于調結構、轉方式、穩增長、促民生、保穩定,改變經濟現狀,實現穩中求進意義重大。首先,推進城鎮化能從消費和投資兩方面拉動內需。目前城鄉居民消費比例約為3:1,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將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2%;同時,據調研,每轉移一個農民進入農村新型社區就需直接投入約10萬元,并可帶動2.2倍的其他投資。其次,城鎮化可節約資源,提高投入效率。我國農民平均十年建一次房,每年僅建房投入按現價計算近萬億元。宅基地目前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但1/4的住房長期空置,浪費巨大;同時,由于多年來農村人口流動加速,農村危房改造、村村通、沼氣建設等投入效率也隨之下降。城鎮化發展可減少重復建設,實現“一次建設,長期使用”。再次,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在分散、低效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下解決農業面源污染耗費巨大。城鎮化則有利于將垃圾收轉、污水處理等功能集中,減少生活污染;通過土地流轉改變農業經營方式,推動如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為科學合理利用農業生產資料,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污染奠定基礎。
問題及對策:
當前,我國城鎮化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一是缺乏戰略思維。一些地方城市擴展貪大求洋、大拆大建,農村盲目撤村并居、“趕農民上樓”。為此建議,要集中力量就城鎮化的一些重大戰略問題,以及各地城鎮化的經驗作進一步研究,分析不同地區的城鎮化途徑,因地制宜地推進城鎮化科學發展。
二是城鄉規劃不科學、不合理,缺乏長遠性、全局性。為此建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城鎮布局,將資源集約利用、城鎮可持續發展和宜居性相協調;完善規劃執行監督機制,強化規劃專家權責。
三是面臨一些深層次制度障礙:集體土地、農民住房“還權賦能”未能落實到位,抵押和買賣這兩項最重要的“能”難以突破;二元體制下的戶籍和社會保障制度,限制了農民真正融入城市,導致土地城市化速度高于人口城市化。為此建議,大城市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根據實際放寬落戶條件,從制度上保護進城農民權益,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有序引導有條件的農民進城落戶。
四是財政投入多頭管轄、項目分散、效率低下。為此建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強化地方特別是市、縣一級整合使用各類資金的自主權,提升涉農投入效率。
五是產業發展水平亟待提升。為此建議,借助產業擴散優化產業布局,以中小城市和城鎮為產業轉移重點,加強產業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同時,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激活相關涉農產業,增強農村的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