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外地人”有時候會被一些人視為“洪水猛獸”,在現實中不是遭受白眼,就是遭受歧視。“本地人”能享受的公共服務,很多都與他們無緣。這仿佛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給予外地人一定的福利,是搶了“本地人”福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心理下,“我們不要認為,為新莞人提供公共服務,是對他們的恩賜和施舍”、“東莞本地人和外來人員都應該相互感恩”,有著深刻的啟示和糾偏價值,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應有之意。
我們看到,盡管東莞等眾多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外地人的努力和貢獻,但在公共服務享有方面,卻似乎是另外的事情。有學者統計,北上廣等城市外來人口對當地GDP的貢獻都在30%以上,但是,他們無法同等享受當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
為新莞人、外來務工者提供公共服務,不是對他們的恩賜和施舍,應成為所有公共管理者的信條和理念。而要破除施舍邏輯,首要前提就是認識到施舍和恩賜邏輯的危害性:其一,可能人為制造對立和排斥情緒;其二,抽空了外地人作為公民本應享受的權利和公民資格;其三,無形中降低了外地人的歸屬感,甚至有“驅逐”的意味在內;其四,顯然背離了社會流動的趨勢,是對社會流動正當性的抽空。
從理論上講,政府應該為所有的當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因為所有的居民都是納稅人。但是,長期以來,各地政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自己的戶籍人口,而且實行城鄉戶籍不同待遇,對外地人有形無形地排斥和剝奪。在此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公共性訴求,正在被遮蔽和拋棄。
認識到“為新莞人提供公共服務,不是對他們的恩賜和施舍”,就是社會管理創新的起點。一個無法讓外地人享受公共服務的城市,不是一個好城市,這對全國所有的公共管理者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