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不足是我國經濟運行的深層次矛盾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擴大內需,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外需萎縮問題而提出的應急辦法,而且是一個長期性、戰略性的舉措。擴大內需,必須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分析我國現實國情,通過加快推進城鎮化拓展內需空間,是一條可行路徑。
城鎮化是工業化的載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條件。城鎮化不僅僅是城鎮空間的擴展,更是人口的集聚和城鎮規模的擴大。推進城鎮化,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產、生活消費等方面創造新的需求,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城鎮化的推進能帶來人均國民收入的明顯提高,從而顯著提高居民購買力;大量農民進城落戶,其生產方式、消費傾向和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拓展巨大消費空間;城鎮空間擴大促進工業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并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對于擴大內需乃至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城鎮化落后于工業化,已經成為制約內需擴大的重要因素。應把積極推進城鎮化、以城鎮化拓展內需空間作為一項緊迫任務來抓。
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億,加上家屬子女,人數更多。未來幾十年,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的趨勢仍將持續。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等,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將為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為此,應堅持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根據城鎮的發展水平、綜合承載能力,把有穩定勞動關系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合理引導人口流動,讓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加強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和服務,幫助農民工解決在城鎮就業、居住、看病、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還應看到,農民工在城鎮安居樂業的一個基礎條件是其人力資本和勞動技能的提高,也就是要提高他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因此,應建立農民工基本培訓補貼制度,推進農民工培訓資金省級統籌,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創業培訓。
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但城鎮化質量不高的問題日漸突出。比如,一些城鎮結構、區域布局不夠合理,部分區域很擁擠,部分區域人口密度又很低,基礎設施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現象;城鎮管理水平不高,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一些城市出現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城市病”;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勞動就業不充分;等等。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應實現城鎮化由片面追求速度向速度與質量并重轉變,更加注重完善城鎮功能。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鎮化對于經濟發展和擴大內需的作用,實現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應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積極促進城鎮產業結構升級和功能完善,提升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適應城鎮人口快速增加的需要,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延伸;創新管理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城鎮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優化城鎮生態環境。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