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論壇是城市思想者之間不同火花的碰撞,這些思想存在著相同點和不同點。可能在不同觀點的討論之中,我們可以對一些問題得到更好的把握。感謝梁老師、廖老師和兩位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受啟發!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各種矛盾交合在一起,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再加上中國的特殊國情。其他國家貧民窟的人跟我國的農民工問題還不完全一樣,我們既有留守兒童,又有土地問題。我們要考慮經濟問題、還要考慮社會和人的關系。特別在今天“十二·五”時期,國家和政府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我認為它必然意味著要轉變我們對整個發展的認識、觀點、機制以及我們的行為方式。歸根結底我們必須要進行對現有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在政治領域的改革,在我們面臨的深層次的矛盾挑戰情況下,不這樣進行下去,我們沒法前進!原來是GDP牽著鼻子走,以至忽略了社會發展,所以我們并不是在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軌道上在奔跑,這就導致了很多問題!中央對下面官員政績的考核主要看GDP,以至于有的城市,甚至是直轄市,它的稅收來源是什么?主要靠賣地!而且竟然占到60%以上,那這樣怎么能夠以人為本,全面照顧社會進步和人民的發展呢?
今天的討論,我自己認為大家不要把城市的發展和農村的發展對立起來,中國的城市化也不要跟西方的城市化對立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采取一個開放的態度。對秦老師的話我很贊成,60年來,我們對西方的一些認識已經根深蒂固了。 我以前在外市和國際組織工作,在國外待的時間和去過的地方都比較多,即使是這樣,我對他們社會深層次的東西也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是看到表面的東西。在奧地利的西部,當你在它的小鎮上散步的時候,看到的都是17世紀的建筑;在老酒吧里,布置的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農耕工具。到了周末,相熟的鄰里們一起相約去喝啤酒,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要把中西方對立起來,特別是在文化領域。同樣的,也不要把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對立。
世博會的口號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意思是讓城市更加美好,讓生活更加美好。我認為還要加上一條better countryside,就是也要讓我們的農村更加美好。
我們今天談城市化,談樂和家園,我就想強調一點,政府應當是處在主導地位的,我們的父母官就應當是這樣的,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所以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官員要為民作主,在搞現代化的同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公民的基本的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公民無論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還是城市的發展,是從農村進城當工人,或者在農村做現代化的農業工人,當現代化農場主,他首先都是一個公民。他們有權利訴說需求,有權參加決策的全過程,有了公眾的參與,這才是現代社會的標志,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國家所說的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也要轉變社會管理模式,題中講的也是這個觀點。
在總結這些年來城市化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就業。現在的歐盟國家,比如西班牙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可以說中國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這是非常最重要的。我們面臨的挑戰比以前更大了,產業結構調整了,金融危機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有的西方國家已經出現了零增長,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在努力地解決問題,恢復經濟,但是就業的增長是零,甚至是負數!這種情況出現在我們在14億人口國家里面該怎么辦呢?所以就業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相對來說,我們國家在就業這個領,這些年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農民工就業的問題上,國家政策提出來要創造就業。其次,要求農民要有技能,現在的社會存在招工難,但是也有找不到工作的人,這是兩難并存,這就提出了素質就業。當今社會,沒有素質沒有人才就滿足不了勞動力市場發展。第三是公平就業,社會要公正?,F在由于不公引起的民憤民怨太大了。最后就要實現穩定就業,沒有穩定的就業怎么讓人民安居樂業呢?
總之,在面對中國發展中遇到的挑戰時必須采取綜合治理的全面的戰略,均衡發展,真正落實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一定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扎扎實實地認真摸索出屬于中國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