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山坡中隱約可見的歐式鐘塔和洋樓,需要穿過一段塵土飛揚的硬路面。承受著“破壞環境”的指責,但建成的“洋鎮區”因為色彩鮮明、風格獨特,已經成了“旅游點”。原樣復制奧地利小鎮的建筑群,近日出現在廣東惠州博羅縣郊外的山坡上。
在中國式的黃土和建筑環抱中,一座風格跳躍的“奧地利小鎮”拔地而起,尖頂教堂、歐式木屋及天使雕像聳立其中。這個投資巨大的地產項目,曾經歷知識產權方面的爭議。很多人質疑它涉嫌侵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奧地利小鎮哈施塔特,直到這個小鎮的鎮長出現在“中國版”的文化交流活動現場時,開發商懸著的心才放到肚子里。然而小鎮建設中損毀植被、破壞環境的爭議卻無法輕松平息:樹木被大量砍伐,山體被挖出一個個大坑,裸露的黃土與周邊風光格格不入……
知識產權爭端可通過與正版小鎮的協商而解決,損傷的自然環境可通過補種綠植而逐步恢復,但這個項目打創意起就如影隨形的山寨氣息卻始終無法抹去。多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干快上的房地產業成了各地的支柱產業。新生建筑除了要有居住和辦公的功用之外,文化含量和審美需求也成了重要指標。然而創意和文化感不像自來水,打開水龍頭就嘩嘩而至。在好大喜功但急切間苦無靈感的情況下,“拿來主義”成了普遍的選擇。政府辦公大樓需要厚重和權威感,一批類似于美國白宮的建筑物就上了馬,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當地的權力中心。地標建筑需要經典造型,山寨“鳥巢”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就在不同城市落地生根。有錢有閑的階層需要青山綠水的居住環境,最好推窗就有歐洲的風車和綠野,奧地利小鎮就“不遠萬里”地來到中國南方,在中國風貌的包圍下自成獨立王國。
山寨建筑的使用者從中得到了滿足,項目的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沒有人在意地產業發展面臨著創意枯竭的瓶頸,沒有人在意華夏大地的山川地貌,已經被克隆過來的“美國補丁”、“歐洲碎片”弄得色調斑駁,魅力全無。建筑本身是一種帶有文化符碼和本土靈氣的存在,生生被拔離了所地而戳在異國的土地上,已經沒有天然韻味可言。基于審美而生的對建筑物的要求,只能通過自出機杼的創意來解決,怎能簡單粗暴地復制了之。
從經濟的角度說,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偷竊”行為,縱然暫時有所收益,也必將窒息行業的發展活力。從文化的角度說,這是一種對本土文化不自信、不尊重和不傳承的行為。我們可以修建“世界公園”,把世界經典建筑縮微集中,以標本的形式展示給國人,權當是具象的知識介紹。但我們不能讓山寨辦公樓和克隆小鎮,充斥我們的生活環境,敷衍我們的文化追求。那會讓我們覺得不是在祖先留傳下來的土地上自由呼吸,而是在美工師和道具師們布置的舞臺上莫名其妙地走秀。一個盛產仿制品的國家,如果連自己基本的文化基因也無法守護,那將是相當可怕的前景。
是的,企業有權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商業項目有權決定自己的建筑風格,但既然志在成為當地的風景名勝和地標建筑,就得承受文化方面的指點和評論。廣東惠州博羅縣是嶺南文明古縣,春秋戰國時期屬百越之地,距今有2200多年歷史。縣境內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客家文化、嶺南文化、宗教文化和革命文化在此交融輝映。建筑是地域文化的凝結點,在這樣的文化古城中,沒有基于本土文化打造地標建筑,卻投巨資移植歐洲小鎮,這份妄自菲薄和山寨成性實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