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2010年順豐就嘗試推出了“順豐E商圈”主打“健康生活網上購物”,主要銷售有機蔬菜等食品,不過僅在香港運營。2011年底,順豐還通過王衛控股公司深圳泰海投資低調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見其切入電商早有布局。
消息稱,順豐旗下電商網站“順豐優選”6月1日上線,專注高端食品,面向中高端客戶群服務。此外,還有一個正在籌備中的“尊禮會”,加上“順豐E商圈”,順豐將打造三個網購平臺。
便利店剛剛起步,成功與否還在霧里看花,但上馬電商的順豐已經將多元化的標簽牢牢貼在了自己的身上。但如此頻繁的“不務正業”,讓業界對順豐本就不清晰的面目更加模糊。
不過,更加模糊或許僅是黎明前的黑暗。創業19年來,順豐快遞的創始人王衛從未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一直保持著神秘,偶爾的幾次露面甚至都被傳出是替身――一個快遞公司的老板為何需要如此,讓人費解。但2012年,順豐的一系列舉措正在自己揭開掩蓋在頭上近二十載的神秘面紗,因為“言多必失”、“行多必露”。
據說,順豐旗下“尊禮會”銷售的商品主要集中于工藝擺件、保健品、茶煙酒、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高端禮品,并且是會員制,限定了對象。這樣的小眾定位究竟會有多大市場?要知道,這些產品的受眾大抵有三種:一類是企業家、收藏家和愛好者,第二類是有錢沒處花的,第三類是腐敗消費。而這三類人群,估計自己跑去“尊禮會”上消費的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作為國內民營快遞行業的老大,順豐的多元化或許有些用心良苦,成本的壓力更是關鍵。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資料顯示,順豐有大約6萬名快遞員,而人力成本已占到總成本的50%以上。因此,融資問題是順豐面臨的一大挑戰。順豐既要發展壯大又要求高速發展,運作資金壓力肯定較大。
而且,順豐具有的最大優勢也僅僅是物流,在連鎖便利店及電商領域經營經驗相對缺失,多元化前景不容樂觀。尤其是電商,時下,做普通商品的如京東、蘇寧易購、當當等尚在價格戰的泥潭中難以自拔,虧損嚴重;做奢侈品或高端商品如唯品會及已關門的尚品等企業的狀況,也表明了其并沒有找到明晰的戰略方向。那么,在這個一味燒錢燒得腦袋糊掉的領域里,順豐莫非能夠更加清醒地找到盈利的不二法門?
從自己購買飛機開始,順豐就成為快遞業的一個傳奇,至少業界很多人如此看待。只是,正在橫向與縱向切入各個行業的順豐很難避免犯錯誤或栽跟頭,這個傳奇還能持續多久?(作者為行業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