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按照“收攏五指,形成拳頭,集中力量,建設市區,擴大載體,打開通道,富集要素,提升人氣,眾星拱月,形成體系,城鄉一體,促進發展”的指導方針,舉全市之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
“十一五”期間,城鄉建設再展新貌。2010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65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突破60萬,城市化水平達48.3%。宿城新區、宿豫新區、宿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和蘇宿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迅速啟動,交通、城建、水利、電力、通訊、廣電、環保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如期建成,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沭陽、泗陽和泗洪三個縣城建設取得新進展,初步達到中等城市規模。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家住宿城區學府雅苑的老蔡對城鄉變化感受深切。在平房里住了半輩子的老蔡拆遷后不僅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全家的新農合也全部轉成了城鎮醫療保險,并在勞動部門的指導下有了自己的創業項目,妻子、孩子都在新城的企業里找到了工作,家里的收入明顯增加了,日子越過越滋潤。
對老蔡的感受,我市居民普遍感同身受。
來自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已由2010年的48.3%增長到49.8%,實現全面小康的城市化水平的目標值為55%,該指標實現序時推進。
相關人士認為,步入“十二五”,我市城市化建設已邁入加速期。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市人口、產業進一步向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集聚,城市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輻射帶動能力日益增強,城鄉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市化將成為“十二五”時期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屆時,“老蔡們”的幸福指數也將隨之再度攀升。
“小康指標”解讀——
城市化水平:又名城市化率,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是反映工業化水平和經濟社會結構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反映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過程的指標,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城市化不僅僅是農村人口戶籍概念的轉化,而且也是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一種社會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小康社會就是“城市型社會”。計算公式為:城市化水平=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年末常住總人口×100%。(記者 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