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地圖\",不應是權宜之計
時間:2012-05-29 09:41:30
來源:東方網 作者:怡然
這幾天,“西瓜地圖”成了新聞熱詞。西瓜上市旺季來臨,濟南市城管局召集懇談會,邀請瓜農和市民代表、基層執法隊員代表等幾十人一起商議,確定了2012年的“西瓜地圖”,在全市設置西瓜臨時銷售點518處。這項便民舉措在濟南已實行三個年頭,2010年設置西瓜臨時銷售點425處,2011年設置491處,今年又有擴容。與此同時,合肥、鄭州等大城市也推出或準備推出“西瓜地圖”。瓜農按圖設攤,市民按圖索瓜,原先的賣瓜亂象得以整飭規范,交通和市容環境的秩序得到保障,皆大歡喜。
這是城管部門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向社會釋放善意、展示親民性的實際舉動。無論如何這是一種進步。多年來,各地城管給人的印象普遍不佳,在市民中尤其是小攤販中的口碑不良,城管執法過程中矛盾、沖突乃至流血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還出現人員傷亡的慘劇。其實,城管的正業應該與人民群眾的心愿一致,即確保城市的規范有序,整潔衛生,但由于陳舊滯后的城管理念,刻板無情的執法方式,往往將雙方對立起來,矛盾不時激化,城管人員感覺受氣憋屈,攤販們為生計被迫抗爭,市民們則處于兩難境地:既貪圖采購就近便利,又不愿聽任環境噪雜混亂。“西瓜地圖”抓到了一個可能中和平衡各方訴求的關節點,既滿足市民和瓜農的需求,又維護了市容環境,履職與服務兩全,執法與親民兼得。堪稱一個明智的城管新招。
不過,每年制作一張“西瓜地圖”,畢竟是權宜之計,而且,做了“西瓜地圖”,還要不要做“蔬菜地圖”、“早點地圖”、“草莓地圖”、“番薯地圖”、“零售報刊地圖”……?除了“地圖”之外,城市管理的“智庫”中是否還有其他新規妙招?
說到底,我們的城市管理究竟應該有什么樣的理念和思維,才是最實質的問題。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城市管理的最佳狀態無非就是“整齊劃一”、“清潔如新”,城管執法所追求的目標似乎也就是城市里的“井然有序”,“賞心悅目”,沒有任何“亂象”,沒有任何“路障”。基于這樣的觀念,許多地方動輒就要“整頓環境”,看著“不入眼“的東西一概要清除。比如在鄭州,關于城市報刊亭的問題,這些年沒少折騰。2002年“改造”,2008年“升級改造”,2011年年底,全新郵政報刊亭亮相,被稱為“提升城市形象的標志之一”。孰料僅僅過了幾個月,今年4月突然又宣布要全部拆除“退路入店”。而前幾年,無錫也曾以“整治市容”為由,拆除了1000多個報刊亭;南京也為了“市容”拆除市內的報刊亭。這不僅導致市民買報困難重重,也讓以賣報刊為生的市民飯碗難保。因此,思想不解放,觀念不轉變,城管必然陷入窘境、困境、險境。
事實上,城市的本質是一切為了人,是讓居民的生活更美好。任何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服務于人,為人的安居樂業創造和提供條件,其中人的溫飽是生活的底線,無論如何應該得到保障。小商小販,正是屬于這樣需要保障的一族。還有什么比基本的民生更重要的呢?何況,保民生與城市管理絕非截然對立,矛盾完全可以調和。
比如,去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看看,那里的流動攤販幾乎就是城市的一景。看到紐約街頭諸多生意紅火的熱狗攤位,看到華盛頓國家商業部大樓門前的一溜兒販賣服飾用品和服裝的“車攤”,每每很是慨嘆,這不就是城管“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么?
“以人為本”無疑應該是城管“智庫”的靈魂與核心。因而,但愿“西瓜地圖”推而廣之,不僅僅是一時一地,不僅僅是買賣西瓜,也不再成為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