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刺激政策帶來什么機會
時間:2012-05-29 09:13:11
作者:中評社
東方早報發表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文章稱,檢驗中國經濟政策最好的行為金融學指標,就是發改委附近酒店的入住率。顯然,現在又迎來了項目審批的黃金時間,跑項目的地方政府官員占據了這一地區。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項目審批與批準”欄顯示,僅5月21日一天就有高達100多個項目獲得批覆,其中多為清潔能源領域,獲批項目總量幾乎相當于5月前20天的總和。國務院5月23日召開的常務會議發出了明確信號: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這已是第三次在國務院層面提及啟動重大項目。
刺激政策并非完全不可取,尤其是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下降、歐債危機深不可測的背景下,如果經濟下行,中國也就失去了改革與發展的空間。寬松的貨幣、積極的財政政策總是最受歡迎、社會成本最低的政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文章表示,與上一輪刺激政策不同,本輪刺激政策低調而行,等到重點項目審批超過去年同期,才引起媒體的關注。但風格高低不應該成為惟一的區別,本輪刺激政策錢從何出,使用效率如何,并不明晰,以至于連相關專業人士都無法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真實而透明的數據才是公眾監督的基礎,也是效率監管的基礎。
新刺激政策會引起國進民退、投資效率低下的擔憂。因此本輪刺激政策強調重點工程、節能環保,這實在是難為了審批者。在資金的熱潮中,不排除有很多污染項目借清潔能源的名義而行,如以往部分太陽能項目,今天一些寸磔金沙江的水電項目,短期內大量項目的上馬難以保障項目規劃的科學,在大干快上的時代,一條輕軌與一條地鐵沒有區別,但對城市的效率與安全而言,大有區別。
為了避免刺激政策成為國資的狂歡,此次刺激政策與民資“新政”同行,強調民資的進入。就在5月底前后,包括衛生部、鐵道部、國資委、銀監會等多部委機構連續出臺引進民資進入本領域的細則,民資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鐵路投融資體制已經開始改變,啟動鐵路產業基金、鐵路股權掛牌轉讓、18個鐵路局鐵路工程交易中心改為公開招標等讓人稍感安慰的是,從決策層到執行者,已經意識到依靠公共財政撒錢拉動GDP的低效與無序,對于民資的重視是以往的刺激政策所罕見的。
文章認為,僅有市場化的決心、僅靠章程是不夠的,引入民資的核心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正確的激勵機制。如果各個得到項目的公司都能夠有民資股的組成,根據引入民資、工程效率來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的考核體系,各壟斷行業才能真正對民資敞開大門;如果讓民資股東擁有部門管理權,并且所有的國資、民資合資項目借鑒公眾公司的辦法,向大眾公開,弱勢民資才能獲得制度保障。
對于納稅人而言,經濟刺激政策一個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是,當全球當中國重啟寬松貨幣政策、經濟刺激政策時,必然意味著債務的貨幣化,未來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地方投融資平臺、鐵路、公路債務將越來越龐大,負債率超過60%的警戒線,再過兩三年,我們可能又會看到一波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融資大潮,看到企業債、公司債、垃圾債漫天飛舞,會看到高速公路繼續以種種理由延期收費,會看到通脹以種種不同的方式蠶食紙幣價值。但愿這些擔憂是多余的。
其他的微弱影響是,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上升,做空有色金屬的市場人士要小心了,刺激政策的反面是資源價格的上升。
文章最后說,頻率越來越快的經濟刺激政策是迷幻藥,會讓人在經濟高速增長中無法自拔,而忽略制度性變革的必要性。幸虧,一些忠誠的改革者以“烏鴉嘴”喚起改革的熱情,至少,可以讓經濟刺激政策成為市場化的機會,以股權保障建筑民資的安全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