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武漢之所以能成為“大武漢”,是由它“居中得水、四通八達”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所決定的。
龔勝生
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省政協常委暨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處“天下之中” 居中能圖“大”
中國古代有一個重要的建都原則,就是將都城建在所謂“天下之中”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宅中圖大”。以武漢為中心,以武漢至北京為半徑(約1000千米)做圓,我國絕大多數重要城市都包括在這個區域范圍內。宅中能圖“大”,這是建設“大武漢”的先天優勢。
扼戰略中樞 支點能撐“大”
沿海岸線、長江干流、京廣鐵路是我國國土開發和生產力布局的三條一級開發軸線,這三條軸線構成一張巨大的“弓箭”。東部沿海經濟帶是弓背,京廣鐵路經濟帶是弓弦,長江經濟帶則是射出的一支箭。
這支“箭”聯結了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城市群、以上海、杭州、南京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還有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武漢作為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正處在這支“中華之箭”的“箭扣”位置,戰略位置無可替代。這里既是發力點,也是支撐點。支點能撐“大”,這是建設“大武漢”的現實優勢。
據交通中心 腹地能成“大”
在以水運為主的前工業社會時期,武漢就形成了便捷的水運交通體系,號稱“九省通衢”,其發展腹地覆蓋整個長江流域。20世紀20年代以來,隨著相對快速的陸路交通的發展,內河航運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地位雖然有所下降,但武漢作為水運中心的優勢并沒有失去,相反將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2011年,省政府確立了“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建成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目標,隨著國家對長江黃金水道整治力度的加大以及武漢新港的建設,武漢所聯結的腹地也將進一步擴大。不僅如此,武漢還是現代化運輸方式的交通中心,武漢鐵路局是中國中部最大的鐵路局,京廣、京九、漢丹、武九等鐵路在此交會,以京廣高鐵、漢宜高鐵和滬蓉高速、京珠高速為干線構成的快捷的現代化交通體系使武漢的輻射范圍成倍擴大,過去的“九省通衢”,如今變成了“九州通衢”。
目前,武漢已經形成輻射武漢城市圈的1小時經濟圈,輻射長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2小時經濟圈,輻射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中國重要要城市的4小時經濟圈也即將形成。大城市要由大腹地成就,腹地能成“大”,這是建設“大武漢”的區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