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訪新加坡保障房:3月薪水夠首付 產權99年
時間:2012-05-28 09:32:41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 柳 揚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土地面積僅為714平方公里(約為南京的1/9),人口518萬。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以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也是東亞第四富裕地區。由于面積很小,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城可謂是寸土寸金。在這里,賣到12萬新元(約合60萬人民幣)一平方米的私人公寓毫不稀奇,這個數字即使是對富裕的新加坡平民來講,也是難以承擔的。那么,新加坡人是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呢?這就要歸功于政府提供的“組屋”了。
1 小夫妻三月薪水夠首付 公積金足夠還貸還有政府補貼
新加坡的民用住宅房地產市場由“政府組屋”和“私人公寓”兩部分組成,前者類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產權為99年。
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96.8萬余套“組屋”,目前約84%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組屋”中,其中絕大部分人是自有產權。
揚子晚報記者在采訪第一天就遇到了剛剛拿到“組屋”的四川姑娘小郭。小郭在新加坡留學,后來嫁給了當地人。她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己拿到的組屋是一套三房公寓,實用面積大概65個平方米,離她工作的地方有20分鐘車程。
“一間是我們的臥房,一間客房父母過來可以住,還有一間先做書房,以后有了寶寶就改造成兒童房。”同樣的房子,國內的小夫妻可能負擔就很重了,但小郭和先生卻完全沒有“房奴”的感覺:這套房屋總價19萬新元,按照新加坡政策可以用公積金或者現金來支付10%的首付款。所以,小郭夫妻倆自掏的首付還不到兩萬新元,這對于月薪共7000元新幣的兩人來的,只是三個月的薪水而已。
當問及還款壓力的時候,小郭說,銀行的貸款利率是2.5%,每個月還500多元,“用公積金還就夠了”。而且,按照規定,住進組屋的小郭夫妻還能得到政府額外補貼的2萬新元。“如果我也是新加坡公民的話,這個補貼額可以達到3萬新元。”小郭說。
2 走進“組屋小區” 你完全想象不到這就是“保障房”
揚子晚報記者這次采訪用車的司機溫師傅,在上世紀80年代就擁有了第一套自己的組屋。現在由于城市出新,舊組屋面臨拆遷,溫師傅被安置進了位于市中心錦茂路的新組屋里。“這可是新加坡總理口中的‘最佳位置’!”
聽了溫師傅的話,記者的好奇心一下子起來了:這不就是我們說的“拆遷安置房”嗎?
周末早早起來,坐上溫師傅的車,先去看他的老組屋。車一邊開,心里一邊想:這個已經30多年的房子,恐怕已經很老舊了吧?沒過多遠,就看到了這個叫“女皇鎮”的小區。一個漂亮的游泳池映入記者眼簾,溫師傅說,這個泳池是小區的“配套”:“周邊的居民來游泳,一次只要1新幣(人民幣5元)。”
溫師傅居住的樓是一棟外表刷了白色、檸檬黃和橙黃三種顏色的小高層,僅看外表,很難讓人相信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造的。據介紹,新加坡的組屋每七八年會重新粉刷一次,不僅如此,政府還會定期制定組屋區更新計劃,包括修補混凝土剝落、更換污水管、增設電梯等等。
樓下是劃了車位的露天停車場,間或長著一些高大的樹木和草坪,有外籍勞工正在給草地澆水。樓與樓之間的空地上,則設置了一個小型的兒童游樂場所。
溫師傅告訴記者,這房屋最早是岳父的組屋,有60余平方米的使用面積,3室2衛1廳1廚。因為太太舍不得離開,自己上世紀八十年代按照市場價格花了大概4萬元從岳父手里將其買下。現在過了30年后,市場價格也才20多萬。
三年前,政府對此地提出了拆遷計劃,在附近不遠的地方建新組屋,在付賠償金的基礎上以優惠的價格賣給這里的居民,并承諾所有的居民都搬進了新房后,再將原來的組屋拆除。
3 新加坡人最盼拆遷 因為“安置房”位于最黃金的地段
溫師傅對于搬遷到錦茂路的住宅非常滿意。屋子實用面積達到92平方米的組屋,五房,位于風景頗佳的22樓,在新加坡的樓房中,樓層越高價格越高。目前這套房屋的市價有50余萬,但溫師傅當初買下只花了36萬。“扣掉政府的賠償款,只花了我和太太的公積金賬戶里不到10萬塊錢。”
在溫師傅現代簡約風格的書房里,記者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旁邊綠樹成蔭的山景。附近還坐落了一片私人公寓,售價是組屋的好幾倍,但是無論是教育配套還是社區服務,跟組屋區都沒有差異。
“在新加坡,老百姓都特別盼望政府來‘敲’房子。”溫師傅說,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僅能改善居住條件,還能額外賺上一筆錢。
在建屋發展局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新加坡,很多組屋都在非常優越的位置,如丹戎巴葛的“摩天組屋”,所在的區域稱為新加坡的外灘一點也不過分。在這里,不僅能夠將新加坡城一覽無余,也能夠看到著名的圣淘沙島和周邊如畫的海景。新加坡政府把這塊黃金地塊拿出來,發展政府組屋,也表明其意圖在未來仍然大力推行政府補貼的居住模式。
雖然目前錦茂路的房屋早已經全部建完,很多居民也已經入住,但是發展局的工作人員依然要在服務中心工作6個月,接受住戶們對各種問題的反饋,并及時協調解決工程質量問題,有一點小細節瑕疵,都會要求施工方返工。
記者感悟
記者是一名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的80后,深知在江蘇這樣的沿海地區的城市里買房意味著什么,那可能是傾父母之畢生所有,也可能要搭進未來二三十年之所得。而在新加坡,絕大多數年輕人并沒有此類煩惱,他們大可以去尋覓感興趣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歡的姑娘而不必擔心對方嫌棄自己沒房。目前,江蘇乃至全國各地都在大力興建保障性住房,而中國的保障房制度也是在比選新加坡等多國的基礎上建立的。記者真心希望各地政府能完善相關措施,讓我們在發力現代化的征程中,惠及更多的江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