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曾經說過,“中國的城市化(urbanization)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
在中國,為了強調城市、農村、大城鎮、小城鎮的協調發展,我們把這種人類聚居模式、就業模式和交往模式的改變稱為“城鎮化”。城鎮化即城市化,涉及從小農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從自給自足經濟轉向開放經濟、從技術含量低轉向新技術革命等方面的重大社會變革。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27%,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60%左右。這一數字,意味著中國幾千年來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結構將發生根本改變,類似于文革中“祖上三代貧農”的說法,或將真正成為歷史。
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說,“中國城鎮化將是我國最大的潛在內需與持久動力。”作為典型的投資拉動型行業,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速度和增長空間決定了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從農村到城市
盡管目前學術界對城鎮化建設模式方面還存在很多爭論,但不可否認的一個現象是,隨著進入城市的人口數量劇增,對住房和綜合設施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據有關數據顯示,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涌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將增加1300萬(以全國13億人口計算),帶動6.6億元城鎮建設投資。按照一般規律,施工建設采購額占到新開工項目建設投資額的4%~8%,這樣計算下來工程機械的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具體來說,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等能源設施建設,自來水廠、排水和污水處理等供、排水設施建設,航空、鐵路、高速公路、隧道、橋梁等交通設施建設,移動電話、互聯網等郵電通信設施建設,園林綠化等環保設施建設以及消防、防汛、防震等防災設施建設等領域。城鎮基礎設施項目投建,將直接拉動諸如路面機械、土方機械、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環衛機械等細分領域的高速增長。
由于城鎮化進程旨在縮小城鄉差距,因此除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之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同樣不可忽視。以公路為例,根據國家《農村公路發展規劃》,本世紀前20年,農村公路建設總投資將在1.5萬億元左右,即每年1000億元。即使以投資額的七成用于工程費用計算,每年也將高達700億元左右,筑路養護工程機械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城鎮化建設中,用于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和農田改造方面的農業工程機械將成為后起之秀。隨著農村人口逐漸遷向城市,過去家庭式耕種方式勢也將被逐漸拋棄,大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將成為主流。因此,現有的中低產農田要進行大范圍的改造,無論是挖掘、鏟運還是平土,都需要大量的農用工程機械。
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自2000年起,農用工程機械連續9年同比增幅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年度銷量保持在4.5萬~12萬左右,2008年產銷量突破12萬臺大關,其中主要分支農用裝載機產銷80,000臺左右,農用挖掘機銷量接近40,000臺。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出臺,目前我國近十個省將農用工程機械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這對農用工程機械的未來發展,不啻于一個重大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