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江北地位快步上升
十年前,江北地區實施行政區劃調整,誕生了新的浦口區、六合區;六年前,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邁出了南京由濱江發展向跨江發展的步伐。現在,全面開啟“第二個率先”新征程之際,南京重點聚焦江北。
十年來,南京引導和推動產業向江北轉移,項目向江北布局。從2002年撤縣并區到2011年,浦口、六合兩區的經濟總量年均增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在全市13個區縣中分別位居第一、第二位。
“十一五”期間,浦口、六合全區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底,和蘇北、蘇中的35個縣(市)相比,浦口區的地均GDP和人均GDP均位居第三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分別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六合區的地均GDP和人均GDP可以分別位居第三位、第二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分別位居第一位、第二位。
江北,蘇南最后一塊待開發空間
江北地處我國東部與中西部的連結點、蘇中與蘇北的交匯點,擁有貫通東西南北的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樞紐,可以說是南京這座長三角門戶城市輻射帶動中西部的門戶和橋頭堡。
從發展空間看,近2400平方公里的江北地區是南京乃至整個蘇南地區僅存的一塊可供大規模開發的戰略空間,現有的城鎮建設用地只開發了70多平方公里,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
區劃調整十年,江北經濟總量占全市的比重由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南北落差進一步縮小,但是江北發展滯后落后的狀態尚未根本改變。浦口區、六合區每平方公里土地所創造的生產總值與蘇南12個縣市相比,分別位居第十、第十一位,約相當于第一名昆山的18%左右。
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分析,江北發展存在三大深層次矛盾和制約需著力破解。首先是過江通道的制約。長江的寬度以及架設橋梁的高成本,長期制約著大江南北的交流互動。其次是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落差。“產業過江”十年來,江北地區二產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由9.5%提高到27.3%,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市比重只由10.2%提高到12.3%。長期缺乏對“城市過江”和“人口過江”的有效推動,直接導致江北綜合服務功能偏弱,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不僅難以持續集聚外部發展要素,而且制約了江北內生自主發展的潛力。第三是生態本底良好與環境負荷過重的矛盾。江北生態本底良好,但是重化工業布局集中。
打破交通瓶頸,大江北整體升級
江北發展,面臨重大機遇。西面正在興起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東面正在興起國家級江蘇沿海開發帶,南面正在醞釀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楊衛澤認為,區域發展新機遇有利于江北爭取更多土地、資金等發展資源和改革探索空間,南京大江北要成為現代化建設示范區。
江北不僅是南京的江北,更是關系整個蘇南、全省、南京都市圈乃至長江流域發展大局的江北,通過規劃全域整合優勢資源,江北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南京將大力增強跨江城市基礎設施支撐力。目前,南京全市過江交通的斷面總流量已達19萬輛,接近現有過江通道20萬輛的總設計通行能力。南京將強力推進過江通道建設,確保長江四橋2012年底建成通車、緯三路過江隧道2014年建成通車。確保地鐵3號線和10號線2014年建成開通,城軌S3線2015年建成開通,地鐵4號線“十二五”末開工、“十三五”內建成。要以全新理念加強江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江北地區與蘇北、蘇中及安徽地區的融合互動,帶動“大江北”地區城市群整體能級提升。
園區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大會上,南京同時發布加快南京高新區、南京化工園區轉型提升的《意見》。高新區管轄面積從19.2平方公里擴大到16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軟件通訊、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南京軟件園”和“南京生物醫藥谷”。化工園區管轄面積從45平方公里擴大到約135平方公里,全力建設“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世界級綠色化工產業基地。
本報記者 顏 芳
作者:顏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