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這對于繼承、弘揚中華文明,滿足國人精神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必須認識到,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不是要簡單的復歸傳統文化,為保障優秀傳統文化健康發展,我們一定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辯證分析,區別對待,特別是要防止當前興起的幾種不良傾向。
防止傳統文化被迷信化的傾向
伴隨著上世紀80年代出現中國文化熱,在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銷聲匿跡的封建迷信又有死灰復燃、卷土重來的趨向。一些人借傳統文化熱之機,用種種封建迷信活動來預測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的未來命運。一些人假借科學之名,以“信息咨詢、社會服務”為幌子,招搖撞騙,敗壞傳統文化的名聲。譬如在廣大農村,在一些城市,甚至還有相當一些企業老板和某些黨政領導干部,由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誤把封建迷信的東西當作傳統文化的內容。封建迷信害人害己。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一定要警惕以傳統文化為幌子,宣傳封建迷信的東西。要積極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
防止傳統文化過分商業的傾向
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產業化,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無可厚非。但我們一定要警惕借復興傳統文化之名,行謀求經濟利益之實,警惕傳統文化過分商業化的傾向。
中國歷史悠久,每一省、每一市都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歷史名人。目前,在很多地方,確實有歷史文化復興的勢頭,各種各樣的藝術節、文化節、名人節此起彼伏。但是,我們仔細考察,這些文化復興的背后無不與經濟與利益聯系在一起,是變了味的復興。舉個例子,近年來,全國不少城市花巨資興建了一座座“仿古”制品、贗品,這些假冒品與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古跡相比,沒有任何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沒有承載任何有價值的文化信息,它是一些地方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名義下所從事的經濟和旅游開發項目,經濟利益的驅動是唯一目的。這些謀求經濟利益的行為和做法,與我們復興傳統文化的做法是背道而馳的。
防止傳統文化保守復古的傾向
在近些年的傳統文化熱或國學熱中,始終有這樣一股思潮,似乎中國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國文化才能解決中國及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21世紀就是中國文化的世紀,等等,這種思潮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復古主義和狹隘的文化保守主義。我們弘揚、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簡單的“復古”,而是為了“古為今用”,那種借弘揚傳統文化之名大搞復古活動的做法,實在是要不得的;那種在各種場合宣揚只有中國文化才能拯救人類危機的說法,也是萬萬要不得的。當然,我們還應該注意另一種極端的傾向,就是認為要徹底批判和否定傳統文化。這兩種都是極端的觀點。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一定要警惕以傳統文化為幌子,抵制和排斥人類文明,走保守復古的老路。一個自信的民族,應該勇敢去面對和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性。我們應該有大國的胸懷,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盲目抵制,本身就是一種對自身傳統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是一種文化自卑的心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進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大膽地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不斷繁榮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
(王 杰 作者為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