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楊群:城市化率過半,要警惕“半城市化”
時間:2012-05-23 10:25:1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楊群 

    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第一次超過50%,標志著中國社會結構引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城市化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持久的動力,但也有新的城市化隱患隨之產生,各種“半城市化”(或稱“偽城市化”)現象層出不窮。

    近日,復旦大學和中國社科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城市化的反思與創新”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城市化率超過50%之后的反思話題各抒己見。

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

    中國正處于一條城市化的高速公路上。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60%左右。城鎮化率從30%提高到60%,這一發展階段,英國用了180年左右的時間,美國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中國可能只需要30年。

    在許多學者專家看來,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在內需與持久動力。美國經濟學家H.錢納里曾指出,伴隨著經濟增長,社會經濟結構會發生一系列轉變,一是工業化,即從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二是城市化,即人口連續不斷地從農村地區向城市遷移。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中國的城市化將是區域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將會產生最重要的經濟效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經濟學家辜勝阻指出,“如果說工業化在某種意義上主要是創造供給,那么城市化則主要是創造需求。城市化在擴大內需、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他指出,城市化不僅是引發消費需求、帶動投資增長、推動經濟服務化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替代出口10萬億元。按照現有城市化速度,社會消費的總水平可以從現在的10萬億級上升到20萬億級,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會維持20年。擴大內需,就要通過城市化把農民變成市民,通過創業把就業者變成創富者,通過經濟服務化培植大量的 “白領階層”,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據預測,未來10年,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2000多萬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億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業、政府、社會服務的醫院、學校,城鎮化推動了對基礎設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車等的需求,這是中國轉型靠內需拉動經濟成長的一個根本動力。

脫離實體經濟,小心城鎮化唱“空城計”

   與城鎮化的速度同樣重要的,應該是城鎮化的質量。

    辜勝阻指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上,以產業為支撐,實現城市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協同發展,伴隨著制造業由大向強轉變,建立在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實體經濟基礎上,可以防止“產業空心化”;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相協調,才能通過現代化釋放更多勞動力;城市化與信息化相協調,才能提高城市化質量,獲取城市化發展紅利。

    事實上,光有速度、沒有質量的不平衡的城市化,在國際經驗中曾有深刻教訓。巴西近幾十年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口大批向城市遷移,2000年城市化率已達81.2%。但巴西的城市化沒有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結果造成“空城計”,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向貧民窟,沒有得到正規就業。這種城市化的 “拉美陷阱”,正是城市化脫離實體經濟、沒有產業支撐的典型案例。

    浙江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麗蘋研究員指出,大量進城農村人口雖然統計意義上被認定為城市人口,但并不代表其人口城市化過程的完成。許多農民雖然實現了職業的轉變和地域的轉移,但缺乏身份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處于就業非正規化、居住邊緣化、生活孤島化、發展能力弱化狀態,即“半城市化”現象。

    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簡新華指出,中國現在需要積極推進的不是產生各種“城市病”和“農村病”的“半城市化”、“偽城市化”、“過度城市化”等病態的城市化,而應該是工農、城鄉協調發展的健康城市化。在城市化率超過50%以后,城市化的重點更不能是規模擴張,而應是質量提升。

    專家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城市化要由重數量的外延式擴張到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變。世界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提出了“智慧城市化”的概念,認為促進經濟持續、高效增長,城鎮化不僅要快,更要“智慧”。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是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智慧的城市化既能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務,特別是醫療、教育、交通、水、能源等,也能以合適的方式和價格鼓勵對這些服務的高效使用。世行對中國“智慧城市化”的政策建議包括:提高城市的財政實力,減少城市之間資源分配的較大差異;抑制城市空間擴張,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加強城市土地使用規劃;有效、良好的城市治理;推進政府把城市建成知識中心與創新孵化器。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座百萬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投入不變的前提下實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將使城市的發展紅利增加3倍。

警惕城市化過程中的四種失衡

    專家提醒,實現城市化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警惕四種失衡,否則就容易陷入“半城市化”的陷阱。一是要避免城市政府過度依賴“土地紅利”,使過高地價推高房價,城市房地產形成過度泡沫的局面。城市政府的土地財政推高了房價,加劇了房地產的泡沫化。有研究表明,土地城鎮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鎮化,2000年至2009年,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了69.8%,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增加了75.1%,但城鎮常住人口僅增加了28.7%。

    其次,要避免過度依賴超級城市和特大城市,避免人口過度集中于大城市造成的“大城市病”。中國城市化在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涌現出一批超級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病”開始顯現。據調查,中國百萬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居民平均上班時間要花近40分鐘。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用水緊缺等眾多“大城市病”,是城市化產生的負效應。

    還要避免過度依賴人口異地轉移。“鐘擺式”和“候鳥型”人口流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代價,這也是另一種“半城市化”表現。大量人口的異地轉移導致農村出現空心化問題。有數據顯示,在農村人口中,留守兒童有5000多萬人,留守老人有4000多萬人,留守婦女有4700多萬人。大量的“三留人口”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與農民工流動相伴生的一個特殊現象,也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社會代價。

    此外,要避免過度依賴農民工不徹底轉移的“半城鎮化”造成農民工權益缺失。在超過50%的城鎮化率中2億多農民工實現了職業轉換和地域轉移,但還沒有實現身份轉變。改變這種不完全的局面要通過農民工市民化的“三維轉變”:職業轉換、地域轉移和身份轉變,實現從“半城鎮化”到完全城鎮化。

    專家認為,保障城市化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采取綜合對策。包括深化財稅體制的改革,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形成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使房地產“去泡沫化”,讓房價回歸合理價位;采取均衡的城市發展模式,建立一大批中小城市,改變人口過度集中的局面,同時發展城市集群,發揮城市集聚規模效應,對“大城市病”進行標本兼治。同時,也要在推動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過程中,推進勞動力輸出省份的農民工的回歸,讓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轉移,減少社會代價。應對城鎮化進程中的“半城鎮化”問題,要加快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改善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條件,降低入學門檻,構建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醫療、住房及社會保障制度,鼓勵農民工用創業帶動就業,實現農民工的市民夢、安居夢、創業夢。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