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了發展奇跡,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在經歷了多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之后,我省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23年位居全國首位。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人民的幸福感與尊嚴感卻并未隨著這駕經濟馬車的疾馳而同步增長,發展陷入了片面性。而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速和總量,自然就會背離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黨代會報告中,通篇未提GDP增長目標,總結過去五年成績也只用了不到一千字。淡化GDP數字,正是為了消除GDP崇拜。過去五年間,為人民謀幸福,廣東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編制了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和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突出加強文化教育事業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扎實解決“基本民生”、“底線民生”、“熱點民生”問題,大力推行“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新模式,建成珠三角綠道網等一批惠民工程……
幸福廣東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既包括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又包括保障人民群眾社會政治權益。幸福雖然是主觀感受,卻并非空中樓閣。過去不少人一直有個錯覺,以為物質目標實現了,幸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其實不然。因此,在做大做好經濟蛋糕,實現廣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必須加大對民眾物質生活的投入,突出改善民生,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其次,文化強省建設是幸福廣東的必然要求,沒有文化支撐的生活并不是幸福生活,沒有文化氛圍的廣東亦非幸福廣東。再次,社會生活方面的訴求也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要參與社會活動,要求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要求公平正義。要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幸福的內涵,既不片面強調其物質性,也不過分強調其主觀性,才能讓幸福廣東的建設更具科學性。
建設幸福廣東,應當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部署做到“四個必須”:必須突出改善民生;必須突出文化引領;必須強化制度保障;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也要防止急功近利、形式主義等錯誤傾向,既積極作為,又量力而行,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升全民福祉。當初陷于GDP崇拜、GDP政績,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急功近利,過于浮躁,熱衷于走捷徑、添門面。在幸福建設過程中,如果沒有清晰的原則指引,沒有明確的思想認識,就難免同樣出現“幸福”政績工程,追求幸福卻成了追求“幸福”標簽,希望靠近幸福卻離幸福愈來愈遠。幸福不是一個籮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面裝。建設幸福廣東,我們不僅要當前的幸福,更要可持續的幸福。竭澤而漁、寅吃卯糧,不是我們追求的幸福;標榜的、形式主義的幸福,同樣不是。
幸福藍圖總是讓人激動的,但沒有共建共享的過程,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沒有共同勞動攜手創造,幸福絕不會從天而降。建設幸福廣東,我們已經起步,還需要全省廣大黨員、每一個公民切實的擔當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