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濃度研究性數據,兩者與北京的PM2.5研究性數據都來自車公莊站,至此,北京已經公開了新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所有六項大氣污染物。
新增指標昨天都達標
昨日,市環保監測中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網站中,在新增的PM2.5濃度之外,還悄悄地增加了兩項新內容:“一氧化碳試運行監測”和“臭氧試運行監測”。
一氧化碳數據顯示,11日21時至12日20時,一氧化碳24小時均值為2.2毫克/立方米,小時濃度最高為3.3毫克/立方米,按照新國標,一氧化碳日均值在4.0毫克/立方米,小時濃度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達標。昨日均屬達標狀態。
臭氧和PM2.5關系密切
臭氧實時濃度截止到晚上8點的8小時均值為121微克/立方米。因為臭氧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在8小時內就可以呈現,因此,臭氧均值的標準是以8小時為單位的,而非如PM2.5的24小時。根據國家新標準,臭氧日最大8小時濃度限值為160微克/立方米,昨日的臭氧濃度未超過這一標準。
和顆粒物不同,臭氧還有一項限值,為每小時的濃度限值,按照我國標準,臭氧日1小時濃度限值為200微克/立方米,昨日臭氧小時濃度也沒有超標。
新增兩項污染物中,臭氧和PM2.5的關系密切,臭氧高的地方,易出現灰霾天,PM2.5濃度也高。
監測數據僅來自車公莊
根據北京2010年環境公報,全年空氣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標現象,各監測點臭氧小時濃度值分別超標50小時-318小時,共分布在70天中。2010年我市一氧化碳年均濃度值為1.5毫克/立方米,達到國家標準。
至此,北京公布了新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所有六項大氣污染物。其中,傳統的“老三項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是依循老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而在全市范圍內展開的既有規范監測,全市27個子站的數據匯總,代表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的一氧化碳和臭氧濃度來自監測中心綜合觀測實驗室,僅代表車公莊一帶,環境監測中心稱之為“試運行監測”。
- 名詞解釋
一氧化碳(CO)
【身份】是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來源】主要來源是內燃機排氣,其次是鍋爐中化石燃料的燃燒。
【影響】無色、無臭、無刺激性、有毒,幾乎不溶于水,在空氣中不易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可對動物和人體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產生危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可逆的短期神經損傷與嚴重的神經危害。
臭氧(O3)
【身份】是地球大氣中的一種微量活性氣體,常溫、常壓下無色,有特臭的氣味,具有強氧化作用。
【來源】對流層臭氧大部分是自然界(植物排放)和人類活動而產生的。
【影響】當其存在于平流層時,有助于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當其在地球表面附近時,是城市光化學煙霧的一種成分,對植被和人類有傷害作用,對氣管反應和肺功能產生影響。
- 背景
新增三項污染物指標
今年3月,環保部出臺了新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增三項污染物指標:一氧化碳、臭氧8小時濃度和細顆粒物(PM2.5)。
臭氧小時濃度各地此前也有監測,但未列入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因此未公開。
根據環保部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今年要開始實施新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除了建成完善的監測網絡之外,污染物的實時濃度數據也要對公眾公布。
北京市已啟動了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設,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記者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