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發達的民營經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多方訴求。不可否認,溫州金融改革方案的出爐為當地金融業開放提供了指導藍本,是對民間金融政策的松綁。但同時應當指出的是,民間金融先行先試實踐更需細化的操作指導,未來溫州金融改革仍需要通過“精雕細琢”來接近“地氣”。
目前,溫州有40多萬家中小企業,活躍的民營經濟離不開“貼身”金融服務。因此,溫州金改此番為民間資本參與金融領域松綁,不僅可以滿足當地金融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客觀需求,而且還可以通過陽光化管理及時防范相關風險的滋生。
需要提及的是,溫州金融改革方案首先對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提出了要求。鼓勵小額貸款公司擴容等政策有助于民間資本向金融領域全面滲透,而現有不少小額貸款公司更是期待借此轉型成為村鎮銀行,從而獲得更大發展空間。但現在的問題是,相關政策指向切實落到實處,還需要對具體瓶頸因素提出明確的破解之策。這其中,降低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門檻就是一個現實問題。根據相關政策,無吸儲功能的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其最大股東須為銀行業金融機構,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股本總額的20%。顯然,這相當于要求民營金融機構將“帥印”拱手讓人,難免挫傷了私營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的積極性。此外,從既有村鎮銀行的運作實踐看,其服務優勢就是貸款易、效率高,客戶只需提供一張身份證復印件、填一張表格、簽一個字就可以完成借款手續,而銀行業務員也會在快速放款的同時通過數客戶的電表、水表等方式實時監控風險。但在村鎮銀行業務快速擴容的過程中,卻深受吸收存款難、無法發行本行銀聯卡、基層業務員缺失等問題的困擾。而從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邏輯看,村鎮銀行的借貸利率也應更具彈性。顯然,在這些操作問題沒有得到政策化解之前,村鎮銀行就無法真正化繭成蝶、實現單個實體的有效壯大。
溫州民間金融的成長軌跡堪為全國范本,也是銀行體系全面開放的試水之舉。相關方案固然要從大處著眼,但更不能忽視從小處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