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與2007年那一波不同的是,面對內地房企渴望的眼神,資本市場這一次卻冷眼相對。除了恒大和即將招股的龍湖被普遍看好之外,其余的遭遇不是首日破發就是無奈降價或者干脆擱淺。即使是有李嘉誠等資本大佬高調捧場的恒大,其招股價格也低到令許家印自己都“感到心痛”,同為地王的恒大顯然很難復制兩年之前碧桂園式的資本神話。
從恒大、龍湖以及其它地產商的境遇比較中大致可以反映今后房企赴港圈錢的一個走勢。誠然在兩波上市潮當中,現在的經濟年景比不上2007年,但是更為重要的是,相較于國內市場,國際資本市場趨向理性,如今除了要看誰的手中土地多之外還要研究這家企業的口碑品牌、行業地位、經營模式甚至管理團隊,對內地房企不再是來者不拒,就算各項指標都優秀的恒大也被投資者“挑三揀四”——儲地雖然最多,地段大多不行,這也多少影響了此次恒大對資本的吸引力。而對于那些二線、三線的內地房企就更不消說了。此種情況將會直接導致赴港上市的房企當中出現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資本更加傾向于優勢一方,這樣一來除可以革除一些國內地產巨頭“大而不強”的頑疾之外,同時也會置那些在國內上市會遇到政策性障礙不得不取道香港的內地中小型地產商于越來越危險的境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甚為關鍵的因素需要考慮進去,就是西方經濟學告訴我們的,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此次各地產商上市“檔期”撞車撞得太厲害,無論是密度還是總的IPO規模甚至都高于2007年,資本市場給出的價格不一定都能反映其自身價值,存在借機壓價的可能,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同時教育我們,價值終將決定價格,所以對于那些“非主流”內地房企來說,做足準備,突出優勢,錯開高峰,擇機而動,去香港圈錢也許還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