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長勢看好”的房地產市場,年輕人被市場定位為具有強大“消費欲望”的群體。誠然,年輕人獨立的標志就是擁有“經濟的獨立”,而擁有自己的居所是年輕人獨立的體現。買房是一項很大的開支,一個正常的買房者一定會“本能”地考慮其中的“得失”,對于大多數年輕人購房族來講,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也不會“掙扎”著“傾家蕩產”去買房,誰愿意當“累死累活”的“房奴”?
也許,有人說年輕人“完全可以租房”等以后有了經濟實力再買房也不遲。但是租房也得有房可租,而且租房的“機會成本”要得小于貸款購房的“預期成本”。目前,年輕人的工作一般都在一二線城市,要想在這些城市租一套“體面”的房子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每月的房租加上水電等開支都可以抵上貸款買房的月供了,況且房市的不確定性也令年輕人缺乏“安全感”。
再者,購房的“低齡化”群體,是指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面臨的一個現實而直接的問題是“獨立”、“成家”。在中國這片具有傳統“成家立業文化”的土地上,要想逆“傳統而上”沒房“裸婚”,還是很有難度的。
房子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年輕人“趕早”買房是對于自己來講是一種“理性”的“經濟人決策”,而且社會有一種逼著年輕人買房的“經濟現實”。因為他們必須要考慮房價的上漲,房租等所帶來的損失和“成家立業”的緊迫性。如果說要打中國年輕購房族的板子的話,那他們實在是很“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