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將步入“中速發展階段”
時間:2012-04-16 09:17:11
來源:中國網
俄羅斯《生意人報》4月9日載文《剎車之路》,摘要如下: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似乎很快就會成為歷史。不過,即便如此,中國仍然可以充當全球經濟的火車頭。除中國外,人們唯有期待科技進步了。
之所以說中國的迅猛經濟增長即將畫上句號,目前的放緩其實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理由很多。最重要的是人口原因。資本回報率將持續下降,因為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所剩無幾。30年來,中國的資本投資幾乎將剩余的勞動力資源使用殆盡。
日本是中國未來發展道路最好的前車之鑒。在人口方面,北京將很快淪落到與東京類似的情形。在日本,20—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與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從1973年的5∶1降至2006年的2∶1,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也從8%跌至不足2%。
中國面臨同樣的危機,但滑向老齡化的時間要比日本短得多。目前,中國勞動力與老年人比例還是5∶1,但到2033年就會陡降至2∶1。這令一些非常現實而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面,例如,中國經濟政策對人口現實的考量是否到位?目前,中國是靠大額舉債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其預設前提是這一債務及利息的償還者(即全體勞動者)要比所借來錢財的純花費者(即退休者)的人數要多得多。
換言之,雖然中國的投資水平史無前例,但其回報率將日益降低,依賴國家投資生存的居民越來越多,而新勞動力卻日趨減少。
中國未來即將面臨的瓶頸如今已顯露征兆。例如,在眾多領域,工資開始水漲船高。另一表現是地區性的生產過剩危機,這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不容樂觀的人口局面偏偏又遭遇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房地產市場自2008年以來積攢的信貸泡沫、銀行壞賬增加、歐洲因經濟蕭條對中國商品需求不振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困擾。
不利的國際市場行情與國內矛盾的疊加,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速轉變。這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之大,與陷入蕭條無異。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認為,中國可能會在2015年—2016年步入經濟微量增長時代,即年均3%。
北京龍洲經訊咨詢公司研究總監安德魯.巴特森指出:“即便在近幾年內,中國經濟出現我們預料之中的放緩,它仍將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原因很簡單,中國如今已是一個規模相當可觀的經濟體,每個百分點的增長便意味著更龐大的現實經濟需求被制造出來。有數字為證:在2008年—2010年期間,中國GDP的年均增長率不到10%,內需增長了2.5萬億美元。這比危機中的美國和歐洲要多得多,也比中國年均增長率超過10%的2005年—2007年期間還要多。”
放緩到什么水平,這也非常關鍵。在這方面,安德魯.巴特森顯然比邁克爾.佩蒂斯樂觀得多,他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8%。即便如此,這也相當喜人了,足以推動全球經濟重心逐步向亞洲轉移,而北京勢必會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作用,并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