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貧富不均但市場開放不能慢
時間:2012-04-16 09:15:16
來源:中國網 作者:郭至君
全球化讓中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弊端,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貧富不均。麻省理工大學波士頓分校副教授、專欄作家維勒(Christian E. Weller)也提到全球化下的自由貿易形式導致了個人之間收入差距拉大,即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因此,為防止差距繼續擴大,社會上出現了中國政府應減緩市場改革開放的速度的觀點。但我們認為,即使中國現在有大面積收入不均的狀況,也不能放慢市場改革、開放的速度,反而更應加快才對。原因如下:
一、市場改革開放有利于中國減少貧困人口
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統計的數據顯示,1981年至2005年間,中國成功帶領超過5.5億人口擺脫極度貧困的狀態,并在過去的40年間,在人類發展上達到了最快的速度。數據證明,改革開放真正讓中國人擺脫了集體貧窮,并使得一大部分人富裕起來。
中國在“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將貧困標準上調到人均純收入1500元,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貧困標準提高了25%。這就證明,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中國人民整體收入水平正在穩步提高。盡管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有人的收入提高了幾倍甚至更多,而有人的收入只增加了百分之幾,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全體國民的收入水平確實提高,生活質量也在逐步改善。
倘若中國政府現在刻意放緩市場改革開放的速度,我們認為,這意味經濟將衰退,全體國民的收入水平標準將會下降,貧窮人口將重新增多。長此以往,大面積收入不均的狀況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更加擴大。
二、中國已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份子
中國從1978年至2000年,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正式加入WTO,更是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認為,中國的積極改革和積極入世,可以證明,中國早已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分子。
全球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發展,包括加速引進外資、吸收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深入參與國際分工、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等。而這些發展,都是以中國市場加速改革開放為前提的。因此減緩市場改革開放是有悖于全球化的“游戲規則”的。
倘若中國政府現在刻意放緩市場改革開放的速度,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會明顯倒退,導致更多技能缺乏的人喪失工作,久而久之,中國大面積收入不均的問題不但不會解決,反而會更加嚴重。
三、金融市場尚未打開,談何減緩開放速度?
盡管中國已在不斷開放,但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卻遲遲沒有打開。WTO成員國中,有97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中國兩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至今不予承認。有中國學者也認為開放金融市場等于引狼入室,但我們以為,金融市場的開放只是時間問題。
開放金融市場的好處是顯然的,此舉有利于中國監管體系的完善和國際化接軌,有利于加快金融業的國際化進程,開拓國際市場,也有利于金融業學習外國先進的經營技術、融資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與發達成熟的市場相比,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尚處在初級階段,如何加快金融改革,怎么開放,什么時候開放,都應三思而后行。
由此可見,中國政府現在應該為如何開放市場,改革市場而煩惱,而不是恰恰相反去減緩其改革開放的速度。
總的來說,中國的貧富差距與收入不均是加入全球化之后產生的一種被動現象,并且我認為,這種現象會因為有智慧的全球化而逐漸改善。而市場改革開放卻是對中國發展極其重要的一種主動舉措,因此,大面積收入不均帶來的弊端和減緩市場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重大損失不可同日而語。
因小失大不可取。所以我的觀點是,即使中國現存有大面積收入不均的狀況,也不能放慢市場改革開放的速度。否則,中國則會出現經濟停頓的現象,導致更多國民的收入退回貧窮時代的水平,目前正在改善和縮小的收入不均的過程,會失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