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好消息給亟待融資的中小企業或個體帶來了“久旱逢甘霖”的愉悅感,然而在媒體的解讀中,市民就廣州金融街能否重塑百年金融盛業不免擔憂起來,不妨撇開宏大的金融走勢與羊城的商圈格局來看,金融街到底能否搞活廣州的金融市場?
據資料顯示,目前在廣州從事民間借貸業務的機構大約有80余家(不包括規模不小的游資),金融街首批將會引入35家,金融街是否出現“爆棚”的情況仍然有待觀察,雖然機構少,但是也會產生“蝴蝶效應”,或多或少會帶來廣州及其周邊城市的客戶。有人質疑遠離繁華的商業圈就缺乏客戶市場——這是一個偽命題,錢放在哪里根本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客戶是否需要在金融街融資,有需求則有交易,何況從目前資本市場來看,中小企業需求融資的缺口是非常大的,這是金融街發展的好時機。
目前不少企業正像等待注水入池的魚兒,金融街成立后,這批“魚兒”可能會活得滋潤一些,不過也帶來一定的問題。首先,在目前的金融格局,借貸利息將會被壓低,在廣州金融市場,必將形成金融街、銀行和(未陽光化的)民間私人借貸三種不同的價格,他們相互競爭,民間私人借貸的利息將會較前兩者都低,廣州乃至其他地方需求資本的企業或者個人基于利息考慮,其借貸仍然有可能向民間伸手,這樣一來,金額街的“廣州價格”能夠受惠多少人仍然是未知數。
其次,民間金融機構進駐金融街的條件非常高,將不少民間借貸機構擋住門外,而這些機構考慮到政策風險、企業稅費和利息價格等因素,他們會繼續游走在法律的邊緣,從事游資運作業務而不被“收編”,那么這一塊如何規范和監管仍然是政府將要面對的難題,并非成立了金融街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另外,央行從2008年就開始調查民間借貸市場。據統計,到2010年3月末,民間借貸余額為2.4萬億,融資規模比2008年有所擴大。廣東銀監局曾在東莞搞過調研,發現測算難度非常大,廣東民間借貸相對活躍的地方是東莞、佛山、中山,但和江浙一帶比起來,廣東民間借貸規模要小很多。眾所周知,中小企業眾多的地區則借貸活躍,是否可以預測,將來廣州金融街吸引更多客戶或許是珠三角地區的中小企業而不是廣州本地企業?這有待觀察。
總而言之,有金融街總比沒有的強,畢竟政府能夠將民間借貸變得更加合法更加陽光,為社會融資提供一條合法的渠道,至于“金融街”的政策扶持、監督管理和服務質量等還需要慢慢地“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