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黑龍江雙鴨山完達山公司一直以低價收購鮮奶,導致很多奶戶入不敷出,被迫殺牛或者賣牛。有養牛戶表示,現在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4月8日中國青年報)
年來,我國農業雖然獲得巨大發展,但是一方面農村、農業和農民還處于破碎化狀態,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大多被數量較少的企業所把持,這就造成了農產品交易市場中買賣雙方的力量不均衡,特別是一些易腐爛、笨重的農產品,農民更沒有多少話語權。因此,要讓分布較散的農民和這些享有壟斷權力的企業進行談判,以求得合理的價格來收購農產品是不可能的。
出現“一斤奶賣不過一瓶礦泉水”的怪象,不僅要打壟斷企業的板子,政府部門也要反思,有沒有給農民提供實質性幫助,有沒有引導企業健康發展?在筆者看來,地方政府為保證轄區內乳品加工廠的稅收而幫助加工企業形成壟斷來剝削農民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一旦農民獲利太少甚至虧本,他們就不會再從事此項養殖業。就拿低價收購鮮奶來說,雙鴨山市許多奶農感覺養奶牛不合算,紛紛砍牛避險,導致奶牛數量驟減,沒有了鮮奶收購,企業還能加工出牛奶嗎?沒有牛奶加工,企業還能生存嗎?企業倒閉了,還有什么稅收?
因此,作為政府部門,幫助農民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幫助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筆者建議:一要引入競爭機制,讓更多的企業進入收購領域,讓農民有更大的選擇權,有了選擇權,一些企業才不會壓價收購。二要引入合作機制,通過幫助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增加農民的話語權,通過組織化來增強其對加工企業的談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