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面對這一形勢,我國企業應如何抓住機遇、開拓前進,實現轉型升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本文中將進行深入解答。
一
2012年,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首先,從全球看,2012年乃至未來幾年,國際經濟都將可能處于增長乏力、摩擦加劇和復雜多變的階段。自2011年第2季度以來,原本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逐步復蘇的全球經濟又出現大的波折。因消費不振和住宅投資增長趨緩,美國經濟復蘇放緩趨勢明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向核心國家法、德蔓延,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向實體經濟沖擊的風險突現;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經濟增長減速風險上升;投資者信心缺乏,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不安;特別是2012年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是大選年,經濟周期、政治周期與地區動蕩三者疊加,使得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2年全球增長率將從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而且由于增長乏力,國際貿易增長將繼續萎縮,預計國際貿易總量增長僅為5.8%。在經濟復蘇過程中,一些國家已開始出臺形式多樣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保護本國的市場和就業,同時也存在一些發達經濟體將內部的矛盾和壓力轉嫁于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可能。可以預計,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貿易保護與投資貿易摩擦將可能成為國際市場的常態,這無疑會成為我國出口企業難以回避的嚴峻現實。
其次,從國內看,企業可能面臨市場、成本與價格、節能減排、產能過剩等多方面的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重點研究課題表明,我國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已開始進入了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期,預計“十二五”時期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向年均9%或更低些過渡,“十三五”時期將可能降為7%左右。另一方面,從企業內部來看,今年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具體表現在:一是能源、資源及其大宗商品高位震蕩,原材料價格上漲;二是勞動力長期的低工資水平和人口紅利減弱導致勞動力成本補償性上升,用地緊張和更加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導致土地成本高企;三是物價上漲的內外壓力交織和融資難、融資成本提高,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更趨緊張;四是我國經濟總需求下降、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的部分產能過剩、企業虧損風險加劇。
二
面對異常嚴峻的外部環境,廣大企業家既要有心理準備,也要有現實行動;既要認清形勢,也不必消極悲觀。只要突出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在內外壓力交織下積極推進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實現轉變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把以擴大最終消費為重點的內需放在更為突出的地位,反映了我們必須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轉變為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同拉動經濟增長。城鎮化是我國擴大內需最大潛力所在,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時期要實現在我國城鎮化率47.5%的基礎上再提高4個點的目標,其中就蘊含著巨大的內需增長空間。
同時,中國仍是一個令全世界都矚目的巨大市場。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升級態勢,從滿足基本需求型向改善生活品質轉變,其發展趨勢有3點值得關注:一是一部分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紛紛搶占二三線城市。201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從分地區的消費額來看,增速在20%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二是高端消費市場的爆發,除住房和汽車消費外,奢侈品銷售增長迅猛。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5年,我國將成為高檔手提包、手表、鞋類和服裝等奢侈品的世界最大消費市場。三是新型業態的出現有望進一步拉動消費。近幾年,奧特萊斯和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已經具備高速發展的基礎,有望成為零售公司增長的新源泉。因此,在外需不足且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的情況下,中國內需市場其實大有可為。因此,廣大企業要切實做好擴大內需這篇文章,緊緊抓住擴大內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二要腳踏實地發展實體經濟。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說到底是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脫節,過度金融化、杠桿化,導致金融和實業“兩張皮”。發達經濟體遲遲走不出危機,也是因為實體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利潤率高幅攀升,嚴重損傷了企業家從事實業的信心和動力。去年,浙江溫州、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相繼爆出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老板欠債“跑路”的事件,表面上看是金融問題,實質上是經濟結構問題。多年來,實體經濟低利潤化趨勢明顯,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等行業,貨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趨緊,這種資金鏈趨緊以致斷裂的局面出現是必然的。由此可見,牢牢抓住實體經濟這一基礎,腳踏實地做好主業,才是根本。過去30多年我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基礎和優勢主要體現在實業特別是制造業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德國受沖擊較小,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國始終注重制造業。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等國家提出了“重回制造業”、“再工業化”等口號,這一動向值得注意。因此,我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協調發展,在大力發展金融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和崇尚實體經濟發展。
三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每一次重大危機在對現行經濟體制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又無不孕育著新的體制、機制變革和新的技術革命,也預示著國際競爭格局的新變化。當前,創新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著力點。中國要想立足于世界,光靠做世界工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大批掌握新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必須要有一大批具備創新精神、熱情和責任的企業家。廣大企業家們一定要克服困難,依靠創新,堅定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如日本,在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技術革命方面,提出了產業和文化相結合、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理念,并在產品和人性相結合方面呈現出突出的特點,而我國還停留在產品的技術革命創新階段。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三
為支持企業應對當前復雜的經濟金融環境,并以此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應努力深化改革,加快轉變職能,將政府職能真正落實到改善宏觀調控、嚴格市場監管、加強社會管理、注重公共服務等方面。
第一,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但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和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新形勢尚不適應。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要堅定不移地深化經濟體制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要以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健全和完善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要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大前提下,盡快研究制定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及發展方式轉變的財政、金融、稅收和產業政策。要通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導向,為企業的順利轉型升級創造更大的空間。
第二,合理配置資源,營造各類企業公平發展的環境。要進一步深化國企和壟斷行業改革,加強對國企的分類管理,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要進一步改善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體制,抓好貫徹落實國務院已經頒布的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認真清理市場準入和前置審批,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費維權機制,逐步推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減稅政策,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融資的“草根金融”。要加強和完善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共同營造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真正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相互合作。
第三,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服務企業發展。要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方面的職責,減少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企業三者關系,建立健全法制、透明、公正、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各級政府要樹立誠信形象,通過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積極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