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河區委書記石奇珠
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其實質是對傳統城市化道路的補缺、優化和提升,也可以說是一個再城市化的過程。
天河區正堅定不移推進冼村、林和、新塘地區等城中村改造,全面啟動國際金融城所在的石東村、棠下村,天河智慧城周邊的岑村、新塘、凌塘,奧體中心重點功能區的吉山、黃村以及沙河商圈地區的沙東、銀河等城中村的簽約動遷工作,加快舊廠房、舊工業區改造升級。——石奇珠
作為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第一經濟大區,作為城市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中心城區,天河區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邁步?
“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其實質是對傳統城市化道路的補缺、優化和提升,也可以說是一個再城市化的過程”。天河區委書記石奇珠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天河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必須突出提升城市發展品質、突出強化中心城區功能、突出高端引領,最終目的就是城市讓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自豪感和歸屬感,城市更有魅力,更有可持續性發展前景!”
石奇珠表示,在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天河將當仁不讓,全力當好廣州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排頭兵。這是由天河區的區位決定的,這是由中心城區的功能決定的,更是由天河全區上下的赤誠和擔當決定的。天河已經被深深卷入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
從拼總量到拼質量:產業鏈高端延伸
天河區內企業佳都集團有限公司,以前從事電子產品分銷,屬人力密集型行業,雖然揮汗如雨地賺取貿易利潤,但由于處在產業鏈的末端,100億元規模的產值,凈利潤1億元左右。該企業在區委、區政府的產業指導與政策拉動下,率先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向價值鏈高端進軍,現已成功發展為中國現代信息服務行業領先者,盡管產值規模大大縮減,但2010年凈利潤高達3億元,凈利潤率近10%。
石奇珠說,天河建區20多年來,不少區內企業像佳都集團一樣通過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獲得跨越式發展,天河區也因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經濟第一大區。2011年,天河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2138.73億元,連續5年位居全市各區(市)首位。除此之外,天河區在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總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均位居全市首位。目前,天河在全國千億級城區俱樂部中排名第8。
不過石奇珠書記仍直言,經濟第一大區的地位暫時無人能撼動,但經濟第一強區的頭銜天河區卻也不敢妄稱,“我們既要對天河的未來充滿信心,自強不息,又要時刻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敢于擔當責任,善于化解發展中的矛盾”。
石奇珠表示,當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粵港澳深化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珠江三角洲世界都市帶建設等,都為天河創造了發展的新機遇。天河目前已經從投資驅動成長階段走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周期,發展中的舊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新的問題就已經擺在眼前,并且相互交織,成為制約天河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關鍵性矛盾。
他表示在這種背景下,天河邁向新型城市化道路 ,就只有轉型升級這條必經之路,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以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為引領,大力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著力發展總部經濟。
從拼企業到拼平臺:發展平臺高端引領
那么如何讓產業鏈高端延伸?天河區的做法是打造高端引領的戰略性發展平臺。
“天河區要重點建設4大戰略性發展平臺,突出發展4大戰略性主導產業。”石書記向記者如數家珍,展示天河的具體布局:
繼續推進以珠江新城為核心,涵蓋天河北及員村延伸區,包括天河南、林和、冼村、獵德和員村5條行政街轄范圍,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天河中央商務區建設。石奇珠認為,天河中央商務區正處于大發展、大集聚階段。要發揮天河CBD管委會作用,構建國際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做好CBD整體營銷、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和區域管理。
將天河智慧城當作天河實現新一輪跨越式大發展的“1號工程”來建設。智慧城首先是一座城,一座有別于傳統城市形態的“城”,因此將重點以“花城、綠城、水城”為指向,加強它的生態基底建設。目前正在推進建設的“火龍鳳”生態休閑帶,充分利用38平方公里原生態資源,打造廣州市的第二座白云山;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智慧水系也在推進建設,著力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水城品牌。結合智慧的特性,智慧城正源源不斷地注入智慧元素,包括智慧產業、智慧文化、智慧設施等。
推進建設廣州國際金融城和天河路黃金商業帶。廣州國際金融城作為廣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標志和舞臺,是天河未來十年乃至百年的發展制高點和經濟增長極;天河路黃金商業帶也處于大整合、大提升階段,大力發展有助于提升引領時尚潮流的高端商貿業。
從拼錢包到拼幸福:城鄉一體化高品質
民生福祉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終極目標。如何實現民生福祉的追求?石奇珠告訴記者,天河137平方公里面積中分布有25個行政村、近200個自然村,剔除高校、黨政軍機構、科研院所和森林,大約每3平方公里有1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天河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城中村”。天河區納入“三舊”改造的地塊有501塊,面積達20.8平方公里,相當于2011年天河區新增建設用地的30倍,這是天河的基本區情,它既是天河的難點,更是天河的希望所在。
如果沒有“三舊”改造,原住民就會被邊緣化,民生福祉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石奇珠說:“以前獵德村生存環境惡劣,村集體收入、人均收入長期上不去,成功改造之后,村集體收入和人均收入從以前位居中游到改造后躍居全區第一,特別是環境變好了,人的精神好了,身體健康了,老人的壽命更長了。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石奇珠用翔實的數據,向記者對比了獵德村改造前后的發展情況:村集體收入由改造前的5億元、居全區各村第12名,到改造后實現了村集體收入80億元、躍居全區首位;村民年終分紅從改造前的人均每年2.5萬元,增長至改造后的人均每年9萬元。同時,獵德村治安情況得到改善,治安案件數由改造前300多宗降至改造后20多宗。
“不改,哪來幸福?”石奇珠認為,正是為了把民生幸福作為我們的最高追求這個目標落到實處,天河區正堅定不移推進冼村、林和、新塘地區等城中村改造,全面啟動國際金融城所在的石東村、棠下村,天河智慧城周邊的岑村、新塘、凌塘,奧體中心重點功能區的吉山、黃村以及沙河商圈地區的沙東、銀河等城中村的簽約動遷工作,加快舊廠房、舊工業區改造升級,引入高端產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從拼汗水到拼智慧:社會管理高效率
如何破解社會管理中的問題,天河區可謂頗費思量。
“要把政府建設成為小政府、強政府,社會建設成為大社會、好社會,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石奇珠強調,“凡是需要黨委政府做好的公共事務,政府機關要扎扎實實地做好”,“但凡是能讓社會自治,能將權與利過渡給社會機構的,政府也要堅決放權”。
目前,天河正在全市率先研究制定政府轉變轉移職能的目錄、政府購買服務的目錄、社會中介組織的目錄以及社會工作者的目錄等“四大目錄”,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努力培育社會組織、激發社會活力,勇當全市破解社會管理難題的排頭兵。
把創新理念融入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力求思想上先人一步,觀念上高人一籌,行動上快人一拍,這是石奇珠反復強調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