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城市化難以持續
按現有的統計口徑,中國的城市化率去年年底已經達到了51.3%,從這個指標來看,似乎中國的城里人已經超過了農民。陳錫文回憶說:“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國城鎮化率大概只有18%,現在提高到了51%以上,33年過去了,平均每年都達到了一個百分點水平的提高。”
但陳錫文認為,就目前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的推進是不可持續的。
首先,表現在目前城鎮化推進的路徑和方式難以持續。由于中國城鎮化的快增長建立在低成本的強行推進基礎上,這些低成本的因素包括:土地低成本;勞動力的低成本;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欠帳;相當一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障殘缺不全;公共服務能力明顯低于城市的擴張。
其次,城鎮化過程中明顯表現出集約性不夠,單位面積產出和發達國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陳錫文舉例說,在我國,深圳的城鎮化、工業化水平算是相當高的,但是包括居住面積在內的整個深圳市的建筑用地,每個單位的產出是4億人民幣,和香港的差距非常之大。陳錫文說:“反過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即使不再擴大現有城市的面積,其實我們的經濟增長還有非常巨大的潛力。”
第三,從目前的城市化推進情況來看,資源要素的可持續性正在日漸減弱,也就是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在不斷的減弱。
陳錫文舉例說,照現在的規劃要求,城鎮地區每一平方公里要求能夠居住一萬人。上海現在常住人口已經超過2300萬人,正在朝著3000萬目標邁進,總的面積就要突破3000平方公里。而上海如果扣除幾個島嶼,總的開發面積大概只有5000多平方公里。陳錫文不無擔憂地說:“如果開發強度要超過3000平方公里,可想而知,不透水的地面會有多少?對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迫切需要提高人口的城鎮化比例
“當前城鎮化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人口的城鎮化比例?!标愬a文說,雖然按常住人口的口徑來統計,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1%,但其實還有相當數量的人,雖然在城市就業,但是并沒有享受到城市市民的待遇,他們要真正融入為市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還有大量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做。
去年年底現有的農業戶籍人口是9.35億,51.3%比例的城鎮化水平,至少要砍掉1/3,也就是在目前的城鎮人口里面,至少有1/3的人還有一個成為城鎮人口的過程。
“至少還有2億多人要進城,而現在進來的2億多人還沒有落地。很多地方都陷入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中,就是農民進城落不了戶。”陳錫文認為,可以參照國際經驗,給農民提供一個選擇的機會和過渡的時間。例如泰國曼谷,大概也有300萬以上的農民工,有人賺了錢就回家蓋房子,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就想成為曼谷人。選擇賺錢要回去的,可以到勞動局報到,上繳工傷保險;但是未來要選擇成為曼谷人,就要像曼谷人一樣交納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障社會,交了8年以后,當地政府就會認可市民身份。
“第一個是努力加快推進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的城鄉均等化,只有逐步的使個城鄉之間的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處在同個水平上,人才有了留在城市當市民還是在農村當農民的選擇?!标愬a文說。
此外,陳錫文建議,在快速的城鎮化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農村的凋閉,農業的衰敗和農民的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