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這些現象似乎是買賣雙方和中介機構為了省錢,“合謀”鉆政策空子的產物。但對買賣雙方和中介而言,既增加了交易的責任和風險,也使二手房交易的程序變得混亂、漫長而麻煩。那么,為什么各方都深受困擾的現象,卻能長期存在于市場上?
根本上看,一是由于二手房交易過高的稅費,二是銀行對二手房交易放貸的“高門檻”。
按照去年底國家出臺交易稅費減免措施以前的標準,一套5年以內的二手房,購房者需要繳納的稅費約為房價的11%,即使通過“陰陽合同”避稅,也占房價的5%以上。而銀行根據“評估價”的最高80%提供貸款,通常只有實際房價60%。也就是說,購買一套5年以內的二手房,購房者的首付加上稅費,將近房價的50%,遠遠高于購買期房的水平。難怪購房者要不厭其煩地搞“陰陽合同”。
二手房市場能否盤活,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同時,我國的二手房市場上,有大量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的房源,對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和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意義深遠。近年來,二手房的諸多優越性逐漸被人們認可,但過高的交易稅費一直使市場無法盤活,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有效供應。
去年底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在一年內大幅減免房地產交易稅費,銀行也降低了放貸門檻。此后二手房成交量快速增長,成為帶動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的主要力量。無論政策會否延續,這一年的“實驗”都充分證明,降低稅費對盤活二手房市場作用明顯,買賣雙方、政府、銀行都能從中獲益,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更為健康成熟。
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打擊“陰陽合同”、防范“一房多價”,根本上也是為了二手房市場的健康發展,為了保護各方的利益,但在客觀上有可能增加購房者的首付壓力。一旦買房變難,想辦法鉆政策空子的愿望就會增強,“一房三價”也就可能出現新的版本。因此,與其設計各種政策“堵”制度漏洞,不如想辦法加強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切實降低二手房交易稅費,銀行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適當降低二手房貸門檻,使一切按照實際成交價操作變得切實可行。這樣,“一房三價”和“陰陽合同”也許會自動消失,事情會變得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