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頭十年,大同全市有41萬貧困農民脫貧,占貧困人口總數近2/3;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從2001年的673元增至2011年的3854元。
然而,看似完美的成績單背后,脫貧形勢依然嚴峻。“煤都”大同在源源不斷輸出烏金的同時,貧困并未因煤而解。
2001年,緊鄰太行山的大同市渾源、廣靈、靈丘、天鎮、陽高被列為國家貧困縣。時隔十年,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正式確定,山西共有21個縣納入連片特困區,其中大同市大同縣是唯一以非國家貧困縣身份入列的縣。
大同縣:小康縣“返貧”
等待了十余年,大同縣終于卸下了沉甸甸的“小康縣”桂冠,戴上了“窮帽子”。
大同縣城所在地——西坪鎮的景象凌亂:煙霧彌漫、貨車首尾相連緩慢挪動、低矮的建筑散落在僅有的幾條街道周圍……大同縣與大同市區毗鄰而居,但20多公里的間隔令“衛星城”大同縣城寒酸得如同一個鄉鎮。
直到現在,大同縣政府信息網絡中心負責人孫進軍仍然有些憤憤不平,他認為大同縣的貧困落后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小康縣的光”。
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直言,當初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影響了大同縣的發展。
這位官員隱約記得,大同縣是在上世紀90年代“被成為”小康縣的,彼時的領導為了政績,在統計數字上做了文章,使貧弱的大同縣在數據上很光鮮,為以后埋下了隱患,很多貧困縣的政策難以享受,其后幾任領導也承擔了巨大壓力。
坊間有另一種說法:當時大同縣擁有煤礦、煤檢站,以及磚廠、水泥廠等企業,財政收入還不錯,領導戴“窮帽子”的積極性不高。后來企業關停,國稅地稅分家,大同縣成了真正的貧困縣,但再想要回“帽子”已不可能。
不管是何因素,大同縣統計數據的“虛高”是事實。大同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夏靜安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大同縣現在沒有什么像樣的產業,很難完成上級下達的GDP等各項指標任務,只能把市里設在大同縣境內的工業園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等計入其中,而事實上其稅收與大同縣沒有一點關系。”
2011年,大同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1元,高出渾源縣421元。而現在的渾源縣卻是公認的強縣,經濟實力明顯高于大同縣。
大同縣巨樂鄉東閣老山村黨支部書記贠天貴曾因“小康縣”很受傷。幾年前,他數次前往省計生協會爭取扶貧資金,對方最終同意投資12萬元給村里發展養殖業。結果到省扶貧辦辦手續時,卻被告知小康縣不能享受政策。贠天貴自此不再“瞎折騰”。
除了與扶貧資金無緣,小康縣的各項配套支出也給大同縣帶來了沉重負擔。因而,大同縣“返貧”的急切心情年甚一年。
早前,國家針對部分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后不“摘帽”的現象,將確定貧困縣的權限從中央下放到地方各省、區、市。大同縣曾寄希望于“局部調整”,“當時,按照貧困縣總數不變的原則,最大的可能性是將發展好的國家貧困縣靈丘調出去,再將大同縣補進來。但實施起來并非易事,貧困縣的帽子誰都不愿摘。”大同市某縣扶貧辦主任表示。
不過,大同縣最終如愿以償。“從小康縣到貧困縣,大同縣終于回歸本位,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雖然時隔數月,孫進軍的喜悅仍掛在臉上。
渾源縣:貧困縣“露富”
距離大同縣不足1小時車程,北岳恒山腳下的渾源縣城顯得有些“華貴”。縣城不算太大,但也頗具規模,大街上不時閃過幾輛懸掛外地牌照的高檔轎車,恒山國際大酒店等幾家星級酒店在縣城中心格外惹眼。
2011年,受益于煤炭資源的快速發展,渾源縣財政收入達到5.27億元。在大同市的5個國家貧困縣中,渾源被認為是僅次于靈丘的貧困縣中的強縣。
之前,渾源縣也有過“摘帽”傳言,曾令該縣許多領導干部焦慮萬分。有人甚至建議渾源縣對外要低調,不能“露富”,要“炫窮”。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渾源縣采訪時,恰逢當地扶貧工作會議召開,據參加這次會議的渾源縣扶貧辦副主任張久英介紹,渾源縣委書記張清河在會上批評了部分干部“‘保帽’不發展”的消極思想,希望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張久英是土生土長的渾源人,2002年調入新成立的渾源縣扶貧辦工作至今。在他看來,渾源縣十年扶貧成績斐然、可圈可點。
十年里,渾源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529元增至3940元,貧困人口數量從最初的12萬人減少到5.6萬人,162個重點貧困村受益,大量貧困人口享受到了移民搬遷、整村推進、勞動力培訓等扶貧政策。
張久英帶領記者到了遷旺移民新村、渾源縣就業培訓中心兩個點。2009年6月,國家扶貧辦主任范小建曾前往遷旺移民新村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而渾源縣按照勞動力培訓就業一體式推進的思路,“雨露計劃”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村民王珍從40里外的官兒鄉搬遷而來,每年一萬多元的收入全部來源于養羊,他直言,“條件好了,也方便了,就是收入太少。”
目前,遷旺移民新村農民的收入主要依靠黃芪種植、養殖及外出務工,幾乎沒有其他增收途徑。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徐鵬山萬分焦急,他希望政府能對移民新村給予一定的產業扶持。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按照“貧困村十年扶一遍”的規定,像遷旺新村這樣已經享受過扶貧政策的貧困村,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再得到扶持。
大同市扶貧辦綜合科科長孟漢仲表示:“移民搬遷一直是大同市扶貧工作的主要抓手,但存在‘輸血’不足‘造血’難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加強搬遷農民自己的‘造血’功能。”
在今年2月召開的大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扶貧工作會議上,大同市委書記豐立祥亦明確指出:要通過“造血”扶貧轉變發展方式,切實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目前,渾源縣尚有2萬余人等待移民搬遷,今年的搬遷任務是3500人。張久英認為,要真正做到讓“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并不容易。
2011年,渾源縣到位扶貧資金4000多萬,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中省片區開發項目資金2000萬元、整村推進資金1600萬元。而渾源縣最初能拿到的扶貧資金少得可憐,最少的一年是105萬,多的時候每年也就四五百萬。
雖然任務依然繁重,但張久英認為,渾源縣扶貧攻堅恰逢其時,一方面是近年來國家扶貧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是渾源縣域經濟快速發展,配套等各項投入可以及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