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環境不是腐敗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一些腐敗分子在被查處后,總是把自己腐敗的原因歸結為“不良環境”。例如,云南省麻栗坡縣原縣委書記趙仕承說:“我在縣委書記這個職位上,在時下的社會環境中,不犯罪是不可能的。因為除了我有自己的價值理念,還有一個眾人實行的潛規則。”曾任甘肅省禮縣縣長、縣委書記等職務的任登宏,在被查處后說:“這些年社會上存在著一些消極腐敗現象,我身邊不少有點實權的大小人物都在撈錢,就像老百姓形容的那樣‘無官不貪,無官不腐’。看到這些,我錯誤地認為腐敗已成為不治之癥。”
不可否認,環境因素十分重要,對個人當然會有影響,但外部環境不是一個人腐敗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將環境不良作為腐敗的理由,甚至作為否認違法犯罪的根據,不能成立。因為,人是有人格有良知有人生價值追求的,可以能動地改變環境。如果環境不好自己就墮落,別人腐敗自己就腐敗,毫無沒有盡到自身責任的愧疚,那么人格和良知何在、人生價值何在?古代哲人蘇格拉底說得雖然尖刻但卻極其深刻:“一個不能自制的人和最愚蠢的牲畜有什么分別呢?那不重視最美好的事情,只是竭盡全力追求最大快感的人,和最愚笨的牲畜有什么不同呢?”而且,把腐敗的原因完全歸罪于環境的認識或辯解,無法解釋在同樣的環境中,為什么有人能嚴格自律清正廉潔,而有人卻甘愿過齷齪卑下的貪腐生活。這種認識也會使人輕視主觀因素的重要作用,消極對待甚至放棄思想改造和道德修養。
人格尊嚴意識是政治追求的基礎
身處同樣的環境中,人們卻有堅守廉潔與腐敗墮落的重大善惡區別,說明人精神世界的品質至關重要。對自己的人格負責,懂得自尊自重,可以起到如防火墻一樣的屏障作用,抵御腐敗行為的侵蝕,反之,會使人主動或被動地走向消極腐敗。因此,要想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根本性勝利,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既要有政治要求,更要有人格尊嚴意識的培養,科學灌輸誠信廉潔做人、從政的道理,使之深入人心,促進人們真信、真學、真做,取得說服、教育和改造人的實效。
從政治高度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意義,無疑是正確的、深刻的。因為,黨員干部的基本行為準則,是堅守廉潔從政的職業道德,一旦喪失廉潔性,將會被人民所拋棄。從更深層次而言,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是遵從人類美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礎,是樹立自己人生價值的理想;遵守黨紀國法的基礎,是遵守道德規范。實現先進的政治目標,需要公職人員建立在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道德認同和實踐認同基礎上的自覺行動。這種自覺行動,首先是廉潔做人,保證自身的人格高尚、良知純潔,進而促進政治品德的堅貞。
從常識意義上講,人格是一個人的品格,也是一個人尊嚴、名譽、價值的總和。按照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實現和維護人格尊嚴,屬于高層次的心理需求。古今中外清正廉潔者,都以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實踐,證明了“一絲一粒,我之名節……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人格尊嚴意識,是抵御貪腐最有力的精神動力。有這種動力,才可以保持“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節操。不論什么時代和社會,懂得凈化心靈維護人格尊嚴的人,才是精神健康的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講人格重品德知廉恥的人,心中充盈浩然正氣,必然視狗茍蠅營、出賣人格為無恥之事,這樣才可能遞進地選擇科學世界觀,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從而堅持正確的政治理論和政治目標,實踐執政為民的宗旨。這種人自然會遠離腐敗行為,成為可靠的人民公仆。以他們組成的執政黨,才能防止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淪為空洞的口號而真正成為行為指南得到落實,完成為人民謀幸福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
如果褻瀆道德,不尊重自身人格,那么必然缺乏對腐敗行為的羞恥感和服務社會的光榮感。不少案例表明,一些身處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對政治理論不可謂不熟悉,然而他們也會淪為腐敗分子的現實,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道理,即缺乏道德基礎,對政治理論不會真信、真學。這種情況下,政治理論學養即使再深厚,與思想認識也是兩張皮,絲毫起不到防止腐敗的作用。事實證明,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對道德律令存有發自內心的敬畏,即使政治理論尚在學習中并未精通,也可以為維護自身人格尊嚴而恪守廉潔操守,與政治要求合拍。
維護人格尊嚴是廉潔自律的內在動力。人格尊嚴意識的思想教育與反腐倡廉的政治要求不僅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前者為后者創造前提條件,奠定堅實基礎,后者為前者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白這個道理,有助于實事求是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思想工作規律,科學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取得使廉潔自律從政治層面“必須怎樣”的強制要求,落實為道德層面“應當怎樣”的自覺追求的實效。
培養人格尊嚴意識沒有捷徑
就個人而言,堅持廉潔拒絕腐敗維護自身人格尊嚴的道德養成,沒有捷徑,只能依靠鍥而不舍地進行知行統一的實踐。亞里士多德說得好,德性是“由于先做一個一個簡單行為,而后形成的。這和技藝的獲得一樣。當我們學習過了一種技藝時,我們愿意去做這種技藝,于是去做。就由于這樣去做,而學成了一種技藝。我們由于從事建筑而變成建筑師,由于演奏豎琴而變成豎琴演奏者。同樣,由于實行公正,而變為公正的人,由于實行節制和勇敢而變為節制、勇敢的人”。所以,為促進人格尊嚴意識的養成和實踐,必須持之以恒地做好先進文化教育的大文章,通過多種措施使以廉潔為榮、以腐敗為恥的榮辱觀,深入人心變為行動。簡而言之,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必須加強基礎性思想教育工作。廉政教育,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必須避免公式化、簡單化和概念化傾向。應該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思維變化和道德養成規律,從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具體問題入手,求真務實,科學全面,持之以恒地加強基礎性思想教育工作,強化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榮辱觀。
其次,必須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尊重和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維護公職人員的民主權利,會起到支持和維護獨立思考堅持真理,追求誠實正直品格的積極性,使人充分體會到自尊就有尊嚴,從而重視自身人格尊嚴的作用。要通過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遏制歪風邪氣,清除壓制積極性的官本位、家長制、特權思想等封建文化糟粕的影響,創造民主公正的環境。
還有,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維護人格尊嚴意識的道德水平,是精神層面的努力,但不等于可以理想化地脫離他律的約束。必須把反腐敗斗爭納入法治的軌道,制定和堅持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確保在嚴格約束和嚴密監督下,實施腐敗的風險和損失大于可能獲得的收益,堅持廉潔的益處和愉悅大于所付出的代價,這樣維護人格尊嚴的積極性才能得到鼓勵。
最后,必須強化進人用人機制。廉潔與腐敗的力量是此長彼消的關系,實踐道德要求維護人格尊嚴者的隊伍壯大、力量增強,對帶動廉潔風尚、遏止腐敗現象多發高發的勢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選擇和任用公職人員時,必須嚴把入口,疏通出口,明確標準,擇優劣汰,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具有剛性、硬性、可操作性,成為能夠健康運行的長效機制。
(方工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