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系列評論之四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經濟局勢動蕩、勞動力成本上升、融資難等系列因素影響下,我國的小微企業在2011年經歷了不尋常的一年,去年1至7月份全國中小企業總體利潤率不足3%,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長三角、珠三角的許多企業出現停工甚至倒閉。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伴隨著春節的結束,新一輪的大規模用工對接即將開始,從目前的觀察來看,不少地區又開始出現“用工荒”苗頭。這對于利潤本已經很低、無力提高工資水平的小微企業來說無疑又是一次考驗。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來看,小微企業這次面臨的挑戰,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產生的。回顧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是我國鄉鎮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其背后的原因是國內產品的普遍短缺;90年代中后期,出口帶動開始成為經濟主要重要推動力,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沿海地區造就了大量的加工出口企業及配套小微企業。
而目前,隨著國內勞動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原有的這些優勢已逐漸消失,內需、外需都開始出現增長乏力跡象,小微企業面臨著再一次轉型的壓力。
經驗來看,小微企業的優勢在于“船小好調頭”,上項目快,當大的產業初現規模時,他們能進行快速的配套、補充和完善,使整個產來鏈更有活力。從這一點來講,小微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大經濟形勢的影響,如果我國經濟轉型得好,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小微企業就會“大樹底下好乘涼”,如果整體經濟轉型得慢,小微企業就會經歷更長的轉型陣痛期。
由此來看,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首先應緊盯機遇。除了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國家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家政服務業、休閑娛樂等等第三產業,這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這些產業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和高新的技術,正好可以充分發揮小微企業投資少、經營靈活的優勢。
其次要練好內功。在各個產業普遍出現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誰的管理更科學、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更低,誰就能占得市場的主動。小微企業必須盡快摒棄過去的粗獷經營方式,盡可能以現代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決策,不斷提高資源、勞動力的使用效率,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政府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也應更有作為。除了盡可能降低小微企業各類行政、稅收負擔外,還應加大金融扶持,鼓勵社會創新、創業,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如,在金融方面,給小企業的資金價格可以采取“隨行就市”的方式,根據“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真實反映銀行在小微企業提供信貸中承擔的風險及成本,強制運用行政手段拉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那么對于銀行來說理性的選擇顯然是選擇安全邊際更高的大型企業,最后,小微企業還是貸不到款。為避免融資成本過高,政府還可以適當給予貸款補貼。
此外,“國進民退”現象值得警惕。產業的整合、企業的兼并重組是經濟運行中的正常現象,但應遵循市場規律,一味地通過強制合并,不一定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今后,國家應制定統一的標準,給各類企業在資金、土地、環保等方面,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新年新氣象,可喜的是國家已充分重視到小微企業的困難,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將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各地政府及相關金融機構也出臺扶持措施,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的稅負重、融資難等問題。從長期來看,我國的勞動生產率相比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城鎮化進程遠未結束,內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小微企業定會迎來下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