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增長擴內需的“主旋律”下,國內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現火爆局面。
昨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房部”)一場內部通氣會上,該部城市建設司司長陸克華透露,目前國務院已經批復了22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總投資8820.03億元。
79條軌交增量
陸克華表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有10個城市擁有共29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運營里程達到776公里,年客運總量達22.1億次。而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共有約50條,1154公里軌道交通線路在建。
截至目前,有約27個城市正在籌備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其中22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復。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廣州等22個城市將建設79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2259.84公里,總投資8820.03億元。
而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王慶云今年早些時候曾表示,國務院已批和將批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共涉及23個城市。
陸克華對CBN記者表示,上述獲批建設的79條軌道交通線路不包含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線路,完全是未來的“增量”。
這也意味著,到2015年前后,我國建成和在建軌道交通線路將達到158條,總里程將超過4189公里。
據了解,目前國務院批準地鐵建設一般依據3項指標來衡量,即城市人口在300萬以上,GDP在1000億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億以上,而輕軌的標準只要達到上述條件的60%即可,目前全國有將近50個城市具備了軌道交通的建設需求和條件。
資金魔咒已解?
事實上,這并非第一次在全國出現地鐵熱。有的城市甚至坦言,自己的地鐵夢已經做了幾十年。
由于擔心全國地鐵建設“一哄而上”的局面,國務院曾兩次叫停地鐵立項進行“整風”。1995年國務院發布第60號文(《暫停審批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宣布“不再批準地鐵項目立項”。
2002年10月中旬,國務院辦公會議又決定,凍結各城市地鐵立項。當時首當其沖的是杭州、沈陽以及上海的M8號線項目。
據分析,高層兩次叫停是由于擔心地鐵建設是一個“無底洞”,其盈利模式則是世界性難題,草率立項,會給當地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據了解,建設一公里的地鐵線路需要投資近7億元人民幣,因此被稱為“天價工程”。而此前,因后續資金缺乏而中途下馬的項目也不乏案例——上世紀90年代中期立項的青島地鐵、重慶一號地鐵因缺乏資金,使工程半途而廢。
促成此次地鐵項目大量獲批的機遇顯然是確保GDP增速的訴求。銀根寬松也讓項目融資更加容易,成本更低。
“我們慶幸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如果沒有國際金融危機,審批不會有如此‘加速度’,因為地鐵項目的投入,能擴大內需。”南昌地鐵項目開建后,有媒體引用南昌市軌道辦有關人士的話稱。
王慶云也表示,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從短期看能夠拉動固定資產投資,有利于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監管漏洞憂慮
除了立項“一哄而上”,地鐵項目建設速度過快以及建設過程存在違法分包等監管漏洞也成為各界爭議所在。
2007年3月28日,當時尚在建的北京地鐵10號線某施工段發生塌方,造成6人喪生。一年后的11月中旬,杭州地鐵發生重大塌方事故,釀成10余人死亡。最近的一次安全事故發生在今年8月2日,西安一條在建地鐵發生坍塌事故,兩人殞命當場。
住房部曾于今年5月下旬展開針對在建軌道交通的安全生產專項督查,涉及北京、西安等18個城市,每個城市至少檢查3個項目。
除了安全生產方面的檢查,此次住房部同時還開展了對市場主體行為的督查,其內容主要包括:工程發承包各方的招投標情況;工程款支付情況;市場各方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落實情況等。
關于此次督查的結論和成果,陸克華昨日對CBN記者的提問未予置評。
而在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中坦承,目前在國內工程建設領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就包括一些招標人和投標人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轉包和違法分包等。
(作者:劉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