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學家曾作過這樣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這一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培育和弘揚什么樣的海關文化,決定了我們能否有效履行國家賦予的各項職責使命,能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發揮出應有作用。因此,上海海關堅持推進文化強關,根據各方面形勢和要求,努力推動形成“創新發展、服務全國、走在前列”的文化氛圍。
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海關是對外經貿文化往來的重要窗口,我們必須把準時代脈搏,主動適應瞬息萬變的外經貿形勢,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確保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經貿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更大優勢。
上海處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身處上海的我們,往往最先感受到轉型發展的新要求,最先觀察到與國際接軌的新動向,也最先面臨各種風險的新挑戰。中央明確提出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發展戰略,上海正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向著這一目標前進。
改革創新已經成為上海海關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理念突破、思路創新,是任何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證。從這個角度來講,海關的科學發展,不僅是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突破創新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文化創造培育的過程。只有將創新融入海關文化,成為“靈魂”的組成部分,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創新發展的要求上來,才能使創新真正成為海關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弘揚創新文化,必須解放思想、敢闖敢試。要以創新的思維和勇氣破除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樹立敢為人先、率先而為的意識和觀念。上海海關歷來不缺乏改革創新的膽魄,曾經在上海最先實施“5 2天”工作制、區域通關、分類通關等改革,最先推動設立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最先開展“大通關”工程、地方電子口岸等建設,成為海關改革創新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上海海關將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著力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發展、區域通關一體化、新型關企合作模式等改革和建設,繼續站在海關改革和發展的最前列。
弘揚創新文化,必須立足實際、科學理性。創新不僅是思維方式,也是工作方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尊重客觀實際,以科學理性的態度推動創新,在創新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深化對海關工作基本規律的認識,把堅決貫徹中央和總署各項決策部署與主動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把認真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與切實解決地方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更新思維理念,敢于突破傳統束縛,加快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海關自身的科學發展。
弘揚創新文化,必須胸懷寬廣、視野開闊。創新的目的在于適應外部形勢和環境的要求。創新是一個開放的過程,閉門造車的結果必然是“拍腦袋”創新。海關與社會各界有著十分廣泛的聯系,我們必須積極向兄弟海關、地方政府、貿易企業、社會機構和人民群眾學習求教,積極聽取各方面意見和要求,為創新發展拓展思路。同時,還要積極學習借鑒國際海關在業務監管、科技應用、口岸管理等各方面的成功和成熟經驗,使海關管理緊跟時代步伐、符合國際慣例,不斷提高服務“統籌內外兩個需求、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和水平。
弘揚創新文化,必須依法行政、規范管理。海關是實行全國垂直管理、以統一規范為基本要求的執法部門,要準確把握創新的原則和界限。作為基層海關,創新的要義在于執法和執行的方法及手段,內涵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優化管理和作業流程,使各項監管和操作能夠更好地提升質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防控風險。要對創新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和監督,積極鼓勵在依法行政前提下的創新管理和制度,嚴格杜絕借創新之名不尊重科學、不依據法律,擅權越位、違法違規操作,防止創新成為腐敗行為和瀆職侵權的借口。(上海海關黨組書記、關長 黃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