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已在省內率先實現了100%鎮有站、100%符合通客車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和100%有候車亭。”作為全省實現農村客運均等化的試點城 市,目前惠州全市53個鎮(鄉)全部建有客運站(含招呼站)、建設1313個農村客運候車亭、開通105條農村客運線路,已基本實現“三個百分百”目標, 使得近200萬農村群眾受益。
近日,記者與惠州市交通運輸局的工作人員一同走進了此前運輸條件相對落后的各個縣區,探訪發生在惠州農村和農村居民身邊的點滴變化。
農運公交化:村口就能坐上公交車
2月13日7時許,剛吃過早飯,在仲愷高新區潼湖鎮經營一家小雜貨店的張老漢來到了路邊的公交候車亭,準備要坐車去中心區陳江。
“我的雜貨店都是從陳江集中進貨,過去來回一趟要花掉差不多一天時間。”張老漢一邊等車,一邊跟記者聊起了他的生意,他說,過去村里沒有公交 車,只有坐地起價的微型車,還有村民自家的摩托車以及途經的跨市大巴,不僅等車時間長,而且票價貴,使得他進貨不暢,對自己的生意影響不小,不過,自從去 年村里建了候車亭,并開通了公交班線后,現在每半小時就有一班公交車,往返一趟只要不到兩小時,方便了許多,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其實,對于在村門口就能坐上公交車,高興的不只是張老漢,在惠環鎮橫嶺村的候車亭里,幾位果農也對村里有公交表示了認同。他們說,以前車少,當天采摘的新鮮蔬菜瓜果因時間長而賣不上好價錢,而現在幾十分鐘就有一趟公交車,新鮮的瓜果蔬菜能到鎮上去賣個好價錢。
如今,走在位于仲愷區各個鎮村的道路上,隨處都可見標有統一“廣東農村客運”字樣的農村候車亭,而一輛輛農村客運公交車也像是一道道亮麗風景線穿梭于城鎮與村鄉之間。
據惠州市交通運輸局的負責人介紹,仲愷區機制體制改革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轄區民營客運企業金達運輸公司響應交管部門和村民的要求,購置了 60臺大型公交車,開通了4條公交線路,覆蓋了全區5個鎮45個行政村,城鄉開通公交后,村民公共出行的費用得到節省的同時,生活習慣隨之發生改變,都開 始選擇乘坐公交。
除了在鎮村實行農運公交化外,據悉,目前惠東縣也率先在所開通的農村公交班車上安裝了公交IC卡機具,村民刷卡出行還有票價優惠。
車站等級化:就地取材,借道高速
“兩年前這里沒有建車站的時候,我們鎮上的人都要坐車去附近的陳江汽車站或是淡水汽車站坐車,現在只要在我們鎮里的車站買票等車就行了。”2月 14日中午,家住惠陽區鎮隆鎮的居民王新文告訴記者,鎮上的車站在2010年初建好后,有20多條客運線路經過,這讓經常往返于深圳做鞋帽生意的他方便了 不少。
記者在鎮隆客運站也看到,眼前這個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客運站讓人很難與鄉鎮客運站聯系起來。嶄新的候車室、寬敞的停車場可同時滿足數百人的出行需求。在停車場的一側,還有兩排商鋪和一個100多平方米的貨棚。
據惠陽區交通管理總站的負責人介紹,在農村客運均等化建設的推動下,鎮隆客運站在選址時充分考慮了周邊的交通條件,通過借道附近的惠鹽高速公路,充分利用車流、人流、信息流的優勢,建起了惠州市第一個按三級站標準建好的鄉鎮客運站。
據了解,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近一年多時間來,惠州交通部門在客運線路起終點鎮及客流量較大的鎮新建或改建簡易以上等級站38個,而在客運線路途經的鎮或客流量較小的線路起終點鎮以改造建設等形式建設了招呼站26個,解決了相對偏遠鄉鎮行政村的群眾的出行問題。
隨后,記者又接連走訪了博羅縣、大亞灣區等地的各個鄉鎮,而沿著平坦的村道一路走來,每每行至村內的候車亭,總能看到林蔭下,大人們忙著勞作, 老人們在湖邊納涼,適逢孩子上學,候車亭的亭里亭外,都有大人孩子候車的身影和連綿不斷的歡聲笑語,發生在惠州農村的客運均等化,也將村民帶入了發展的 “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