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9日發布《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2》,稱中國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發期。
“城市病”是每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由于近些年來快速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預見性規劃,城市基礎設施 承載力嚴重不足,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秩序紊亂、運營低效、行政區域分割等一系列問題,既影響了城市和諧穩定,也制約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1年末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了51.27%,首次超過50%。可以說,這是我國人口結構發 生的一個里程碑性質的變化,農業人口大國正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姿態向城市化全面轉型。我國城市化速度在全球處于前列,喜中有憂。
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嚴峻挑戰,不僅是城市資源承載力和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問題,更有農業文明與城市文明的巨大沖突。幾億農村人進入城市生活,融 入城市文明,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學習和適應過程。我這里不涉及農業文明與城市文明的優劣問題,只是說“入鄉隨俗”的表層問題。比如說,過去在農村走路沒有 紅綠燈,抄近路隨便走,到了城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這就要求改變多年在農村養成的生活習慣。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這在農村生活 中不是問題,到了城市可能就需要改變。但似乎很少有人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哪怕你是從最善意的動機指出或提示,農村人也會認為是城市人瞧不起他們。這就只能 等待他們的覺悟,自己慢慢地意識到城市生活的規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甚至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
《炎黃春秋》今年2月刊登《田紀云1988年談通脹》一文,他在談到解決物價上漲七條措施的第一條時,著重談了下決心控制固定資產投資、放緩速 度。他說:“我們的速度不要搞得那么高,我認為7%、8%、9%就是很高的速度了,如果我們連續若干年保持百分之十幾的速度,過若干年回頭一看,保險吃大 虧。”“速度過高,就意味著對原材料的需求膨脹,就意味著必須多建廠、多投資或者多進口,多進口就要多搞外匯,多搞外匯就要收購國內的東西去賣。蘇聯很愿 意賣給我們飛機,我想了一下,用我們的大豆換他一架飛機,不知道要用多少列火車裝大豆,要用多少凍豬肉。反正我們2000年要達到的目標,如果說提前個三 五年完成,是可以研究的。但是下個世紀50年代要達到的目標,一定要在2000年達到,是辦不到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生命里只能干一段,就像 接力賽跑一樣,只能跑一段,這一段我們爭取跑快一點,為下一段多作點貢獻也就可以了。想由我們自己跑完全程,這辦不到。毛主席想跑完,想一下子進入共產主 義,他不是栽了大跟頭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已經總結了這方面的教訓,但是我覺得我們今后出問題,還會出在這上面。我們一搞一件事情,就想立竿 見影,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警惕。可能我這個看法不對,但是要講這個觀點。這是一家之言,我認為對。現在上面只要一說快,下面就要快馬加鞭,層層加碼。”時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云在1988年1月的講話,今天讀來仍然給人啟迪。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需要加快,但并非越快越好。究竟多快才好, 才能避免“城市病”集中爆發(沒有“城市病”也是不可能的),減緩農業文明與城市文明的巨大沖突,需要認真考量,我們這一代人不大可能跑完中國城市化的全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