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公共設施故障頻發、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突發自然災害頻現……以越來越多的頻次出現的各類城市問題,使得“城市病”一詞進入公眾視野,而迎戰“城市病”,也成為公眾的迫切期望。
日前,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未來一段時期,將是我國各大城市“城市病”的集中爆發期,“城市病”將成為影響城市和諧穩定的關鍵隱患,加強城市治理刻不容緩。
究其根源,“城市病”的產生在于人口導入速度過快——“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在為城市帶來豐富的人力資源的同時,也是引發大城市病的主要癥結。”
我國一直以來是農業大國,但是近年來的快速城市化,使得人口結構發生了里程碑性質的變化:2011年末,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1.27%。與此同時,大量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資源壓力。
國際經驗表明,“城市病”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而快速城市化的階段往往是各種“城市病”的頻發期。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城市資源與社會 需求在一定階段產生巨大矛盾,致使城市承載力“過載”及城市各要素之間關系失調。也就是說,“城市病”體現的是快速膨脹的人口與城市資源不協調之間的問 題。
我國的城市發展,在“新興+轉軌+轉型+快速城市化”的多重背景下,有其復雜性:一是我國處于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關鍵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建設處于攻堅階段,“陣痛期”相關經濟問題的解決難度相當大;二是我國處于產業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以往粗放型、低層次、高能耗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模式亟待 轉型,在此過程中必然出現大力進行產業淘汰與轉移的現象,并對城市空間布局和城市運行管理等產生重大影響;三是我國處于快速城市化的階段,城市化速度在全 球處于前列,一個時期內城市資源承載力和城市管理水平面臨嚴峻挑戰。由于城市化進程快,而城市治理又難以同步甚至超前進行,使得各種城市問題,包括人口、 資源、環境、交通、產業、就業、社會、文化、安全等領域的問題頻繁出現,難以根除。更為棘手的是,這些問題交互作用,加大了治理難度。
發達國家均經歷過“城市病”困擾階段,借鑒其城市治理經驗,解決“城市病”問題要從“管”與“控”兩方面入手。
其中,“管”指對“城市病”的事前預防與管理機制設定。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應當具有預見性、科學性、系統性。一些國際特大城市的經驗表明,政府 部門和立法部門不僅應當格外注重先進理論的運用,也應極其謹慎地對各種規劃進行反復而廣泛的論證,包括邀請社會各界乃至普通居民參與,以確保規劃的正確性 和惠民性。
在“控”的層面,“城市病”治理主要是關注“城市病”爆發引起的突發事件以及對自然災害的防范應對,更多的是針對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因此,建 立起城市綜合應急管理體系,對城市的穩定運行與協調發展具有重要而關鍵的作用。而將城市綜合應急管理體系在層級上由國家層面向城市乃至社區延伸,應當是未 來“城市病”治理和控制的大方向。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管理明顯滯后。例如,對于交通擁堵的徹底解決還缺乏良策,對于無序房地產開發破壞城市生態與布局而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還缺乏足夠認識,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包容和社會融合還難以達成……因此,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并通過制度化、 法律化的手段加以實現。針對城市運行中的不同“病癥”,必須遵循“標本兼治”的原則,從“管”與“控”兩個層面加以應對,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