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中央制定下發了《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規劃》,3月中組部又下發了《關于加強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意見》,從此,更多的年輕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黨政干部隊伍建設出現了生機勃發的新局面。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中,黨政人才隊伍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其他幾支隊伍的建設方略來講,既有共同規律,又有特殊規律。歷史告訴人們,在社會激烈變革時期,年輕人才成長較快,而在社會相對平穩發展時期,年輕人才的成長就會較慢。任何一個政黨或國家,無不高度重視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正常的代際交替、新陳代謝,永葆青春。加強對優秀年輕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是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長遠戰略安排,在“十二五”規劃宏偉藍圖徐徐展開、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營造一種有利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我認為,要營造良好的年輕干部成長環境,一切作為應該符合自然界的新陳代謝規律,符合人類社會的競爭擇優規律,符合人才成長的客觀自然規律。違背了任何一條規律就會受到懲罰,這是幾條總的原則。在實際的干部選拔工作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掌握好選拔標準,二是嚴格控制選拔程序。
掌握好干部選拔標準,就是掌控好“什么樣的人,才能列入我們的選拔對象”。關于這一點,一般文件都有明確規定。問題不在于文件本身,而在于對文件的理解與掌握。從引起社會爭議的案例看,對黨政人才選拔的爭議,比對專業技術、技能、企業經營管理、農村實用人才的爭議大。究其原因,是黨政干部人才的標準較難把握。能力、素質是看不見的,業績也不像其他類型人才那樣容易觀察到,而且也很難說是哪一個人干出來的。因此,為什么這個人能上去,那個人就不行?這也從現實需要的角度對人才人事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重大科研課題:應該怎樣把握黨政干部的素質標準?
嚴格控制干部選拔程序,就是嚴格執行黨政人才從提名到任職的選拔任用過程。不僅要符合選拔標準,而且要符合選拔程序,這是一個涉及到社會公平與否的問題。標準符合,程序不對,也會有礙公平。程序是什么?程序就是一步一步把每一個必經環節都要走到,不能省略。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少黑箱操作、幕后交易,以經得起人民大眾的檢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指出,要“深化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黨政人才的評價,最終還是要重在人民群眾認可。
黨政人才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領導活力建設,重視選拔一批又一批年輕有為素質優良的干部,是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們既要重視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又要敢于、善于創新。我認為,一定要解放思想,破除保守意識,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對年齡、學歷、資歷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唯成分論”,要讓那些有覺悟、有知識、有為人民服務決心的年輕人可以較早較快組織視野。當然,人為規定什么級別的干部要選多大歲數以下的,而且按照級別年齡層層遞減不一定合適。人為的提出幾條硬杠杠,讓下級按圖索驥去尋找符合這幾條杠杠的年輕干部,不符合科學用人的要求,也不利于青年干部健康成長。
隨著信息化的日益進步,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的公開性日益加大。在這種情勢下,會有更多的民眾關心年輕干部選拔中的公正性與公開性問題。有關部門應自覺適應時代的變化,嚴格按照規定辦事,適時公開相關信息,實心實意接受群眾監督,及時改進不足之處。特別是在破格選拔年輕干部時,在選人標準上要對德才有更高要求,對程序有更嚴格的審批和考察,要盡可能采取“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改革辦法。只有達到以上這些要求,才能把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做得更好。
有哲人說過:“人是人的環境”。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可以想一想,你之外的一切都是你的環境。而在這一切之中,不同時期你周圍的人,對于你的成長進步影響最大。所以,我們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環境的影響,自覺做一個對年輕人才成長進步起有利作用的人。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那么,你要出于公心,幫助年輕才俊脫穎而出;如果你是一個選拔人才的工作人員,那么,你要認真負責,照章辦事;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群眾,那么,你要真心反映大眾心愿,幫助黨和政府把最合適的年輕干部選到領導崗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只有全社會形成“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的良好環境,廣大青年才俊才能茁壯成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王通訊 作者系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