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緊靠京津,毗鄰渤海,素有直隸之稱的河北其政治地位之重要、地理位置之優越不言而喻。然而,這樣的政治優勢和地理位置,卻沒有讓河北經濟快速發展起來。
2011年,盡管河北的GDP總量達到24228.2億元,比2010年增長11.3%,居全國第六位。但其人均GDP卻僅居全國第14位,被 中部的湖北、西部的重慶雙雙超過。不僅如此,在京津周邊,還有一條“環京津貧困帶”的存在,河北與京津之間的發展水平,可謂橫著一座巨大的“懸崖”。
有區域經濟專家形容河北是“東部的位置,中部的經濟水平,西部的思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也是河北經濟發展的悲哀。造成這種悲哀結果的深刻 原因和歷史背景是什么?如何讓河北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夠得到與其位置相稱的地位?這是所有關心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們共同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試圖從河北 歷史文化、戰略定位等不同側面深入剖析這個問題,力求找到一些答案。
1月29日,龍年上班第一天,河北省扶貧辦召開處級以上干部會議,會議指出,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和扶貧標準提高,河北省各類重點扶持縣、片區縣達到62個,比上十年增加10個,形成了62+3的扶貧開發主戰場。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河北省11個地級市共下轄172個縣(市、區),按照這樣的統計數據,河北省有近40%的縣(市區)被列為各種貧困縣。在 上述貧困縣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有39個,遠遠高于我國其他沿海省份,在全國范圍內,其數量也僅低于云南、貴州、陜西、甘肅等欠發達地區。
這樣的數據讓2011年GDP總量達24228.2億元,全國排名第六的河北多少有些尷尬。盡管GDP總量排名全國第六,但其2011年人均GDP卻排到了全國第14位,不僅大大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毗鄰京津,河北出了條“環京津貧困帶”,囊括272萬貧困人口;緊鄰渤海,河北竟有39個國家級貧困縣,高居沿海省份之首。這從另一方面折射出河北目前面臨的經濟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自主創新能力弱等深層次矛盾。
“自古燕趙高寒之地,多慷慨悲壯之士”。面對“東部區位、中部水平”的現狀,燕趙大地上的河北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些許的悲壯之情。
悲情河北,悲在何處?貧困為哪般?《中國經營報》記者展開了多方的調查。調查發現,導致河北經濟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有:長期搖擺不定的戰略、保守的文化、單一的產業和長期缺少龍頭城市帶動等。
戰略搖擺:向京還是向海?
今年春節前后,河北省政府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研究曹妃甸開發建設問題。節后上班第二天,也就是1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開加快推進 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現場辦公會議,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和省長張慶偉均到場主持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的信號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大力度啟動曹妃甸新一 輪開發建設,欲造河北省經濟新引擎。”
這也意味著“二張”主政后的河北開始主動發展。并從借力京津的京津冀一體化、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抽身,重回加快培養沿海經濟隆起帶,“打造沿海經 濟強省”的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專家、王志綱工作室北京戰略策劃中心總經理任國剛認為,這是河北從被動發展謀求主動發展進行轉變。
從張慶黎去年8月底到任之后,他便積極展開了密集調研,其行程集中在河北沿海地區。隨后《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到今年河北省 兩會明確提出,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和渤海新區兩個增長極。圍繞環渤海做文章是張慶黎主張下的河北選擇的新戰略。但在2011年還熱提的環首都綠色經 濟圈被晾一邊。
然而,在張慶黎主政河北之前,河北向京還是向海發展的戰略始終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中。
張慶黎的前任省委書記張云川提出了“三年大變樣”的戰略目標,主要為了改變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的面貌。3年下來,到2010年底,河北“三年大 變樣”工作基本上完成了當初預想的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3 年間,河北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7131億元人民幣,城鎮化率提高5%,吸納人口300多萬。不過,3年大變樣造成的維穩成本也不小。
在張云川之前的河北政府,給河北的定位是“兩環(環京津、環渤海)戰略”,“一會兒環京津、一會兒環渤海、或兩者并重”這是政經觀察人士對河北 的觀察。據查,“兩環開放帶動戰略”最早在1994年的河北省人大會上被進一步明確化,寫入河北“九五”計劃,成為河北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發展戰 略。
但是“兩環戰略”的支點是京津,需要北京、天津的配合,然而,京津冀地區一體化合作機制一直不順暢,2004年,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召開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最后達成加強區域合作的“廊坊共識”,但最后也沒有下文。
任國剛指出,環京津戰略主要靠北京、天津兩大都市帶動發展,受制于人,被動性大,環渤海戰略則有更多的自主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前些年京津還 都處于吸附式發展階段,直到現在天津濱海新區還要從周圍吸收資源,產生虹吸效應,河北不僅沒能撈到好處,還賠了夫人又折兵,生產要素流失嚴重。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河北問題很大,也有可愛之處,一言蔽之,是對戰略問題認識不清楚。”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劉東文也認為:“河北沒有抓住重點,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覺,多重點則沒有重點,投資像撒胡椒面似的到處都撒一點,效果肯定不好。”
“張書記挖渠、李書記埋溝”,搖擺的戰略定位很難讓地方發展起來,定位搖擺導致了極大的資源要素浪費,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家發改委官員看來,剛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河北沿海戰略正是想解決戰略搖擺的問題。
保守文化:玩政治還是搞經濟?
造成“環京津貧困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河北人的保守文化是一個重要因素。肖金成就認為,處于貧困帶居民不愿意背井離鄉,愿意呆在當地。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河北人會自覺不自覺地以“京”為尊,“冀”為卑。“服務京津”曾是河北省的口號和奮斗目標。
但這是特殊省情決定的。河北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好首都安全穩定的“護城河”。每逢兩會等特殊時期,河北需全力投入以保持首都穩定,不僅如此,保障首都供水、空氣質量、環境等任務落在了河北頭上。
在計劃經濟時期,經濟賬不用算,但是實行市場經濟之后,河北面臨講政治還是講經濟的兩難問題。肖金成指出,河北省委書記不可能為了張承(張家口、承德)的老百姓向中央上書,要求北京補償他們。而下面官員的呼吁聲音也很小。
為了促證北京有充足的水源,張家口、承德地區的農民只能放棄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稻改種旱地,并且迫使它們下馬一些化工項目。而這一切在相當長時間里并未獲得補償或者補償很少。
事實上,貧困帶環繞首都周邊,積聚了大量貧困人口,極易誘發各式社會矛盾。張家口赤城縣的干部曾對媒體說,和毗鄰縣區巨大的收入差距,對當地群 眾心理影響很大。因為羨慕毗鄰地區農民的富裕生活,一些深山區低收入群眾非法種植罌粟,屢禁不止;個別不法分子甚至跑到鄰近縣區偷盜、搶劫,擾亂社會秩 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首都地區的和諧穩定。
肖金成還指出,在計劃經濟時期,河北是前線和防線,國家不可能在那布局過多產業,開放最晚,引進外資也是最晚的,導致產業基礎比較薄弱。
這一點在唐山體現也非常明顯。2008年,唐山對外貿易額是90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0.35%,對外貿易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大約是19%, 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相差將近40個百分點。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而當年沈陽是55億美元,大連是50億美元,青島是26億多美 元,唐山自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到2008年利用外資總額才53.5億美元。
一段時間以來,外界曾把河北省會石家莊叫成“左家莊”和“土家莊”,在了解河北的人士看來,“左”和“保守”思維是河北文化的核心。記者在石家 莊采訪多個石家莊籍大學生,準備畢業考取公務員者達到99%,在采訪者中,幾乎所有人均認為只有進入仕途、做官才是有出息的表現。“在河北宴請客人,當地 人總是嚴格按照尊卑落座,如果是在南方一些省份,則隨意一些。”一位企業界人士說。這位企業人士還認為,在河北一些城市與政府部門接觸有“衙門”感覺,相 應的“潛規則”也多一些,似乎不請客不送禮很難混熟。
劉東文也認為,河北人的思維方式是四平八穩的,創新意識比較差。縱觀河北商界名人,以地產起家的居多,而如馬云(微博)如此創新型企業家寥寥無幾。
“近京津卻沒有發展起來,想學習武漢、鄭州發展商貿經濟,也沒有發展起來,其交通有一定優勢,但是河北人沒有浙江人的頭腦,他們又不愿承認差距,尋找優勢,河北的優勢在港口”劉東文說。
擁有487公里海岸線的河北讓內陸許多省份羨慕不已。但是河北人卻錯失了以東部沿海經濟特區為代表的發展階段。原因是什么?任國剛分析,當時秦 皇島港的管理權在交通部,承擔著北煤南運的交通任務,河北用不上。黃驊港是神華公司的港口,政府推力不大,而唐山的天然深水港還沒有開發,并且以運一些礦 石資源為主,與集裝箱經濟相差很遠。
產業發展:粗放如何變精致
河北省的經濟不平衡不僅體現在發展區域上,而且也體現在產業結構上。
在區域上,東部沿海較為發達地區與張承壩上、燕山太行山片區、黑龍港流域欠發達地區同時并存。唐山、石家莊、滄州等沿海城市貢獻了全省大部分GDP。而目前的態勢會使這些城市的經濟占比越來越大。
在產業方面,河北過于依賴鋼鐵、化工等資源型、高耗能型傳統產業。這些產業粗放且附加值低。這樣的產業布局使河北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挑戰。在“十一五”期間,很多小鋼廠、小建材廠都按照國家的規定予以關閉,在降低能耗的同時,也進一步影響到河北經濟總量的做大。
“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對鋼鐵行業、能源進行了強力組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了集中度,打造出河北鋼鐵(3.08,0.02,0.65%)、冀中能源這樣的龍頭企業。而這種整合還在繼續,河北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有冶煉能力的鋼鐵企業將由目前的88家減少到10家,排名前5位的鋼企鋼產量占全省產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48%提高到75%以上。
2011年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16%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5%左右,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 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0%、10%和17%。“十一五”期間,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20億元,是2005年的3.5倍。
在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河北也在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2011年全省工業完成技改投資4200億元,其中鋼鐵、裝備制造、石化三大傳統產業技改投資2300億元,均增長40%。
任國剛認為,河北之所以這幾年能保持較高發展水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契合了我國發展化工經濟的時機,大力發展化工產業。但是很明顯產業結構問題很突出,需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壯大產業龍頭,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配套,提升產品檔次。
劉東文也認為,河北的資源集中在唐山一帶,位于冀中任丘有華北油田但資源也不多。冀中南產業基礎薄弱,更不用說張承這一帶。現實的情況是,這些未發展的地方都要發展,想方設法設立工業園開發區,尤其是環京津一帶,許多園區在產業定位上高度重合,比如電子信息技術產業。
肖金成如此感慨:“每個市甚至每個縣和鎮都在搞工業園區,都在招商引資,一下子這么多,基礎設施的錢從哪里來?產業從哪里來?土地指標有這么多嗎?”
尋找龍頭:石家莊還是唐山?
河北經濟版圖分為三大塊:環首都的廊坊、承德、張家口、保定;環渤海的唐山、秦皇島、滄州;以石家莊為中心的冀中南地區。
事實上,這三塊都有相應的發展機遇,但有限的資金到底往哪里投?哪里才是河北經濟的龍頭,發動機?
環首都地區有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首都經濟圈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機遇。雖然推動多年還沒有開花結果,不過,任國剛認為最近幾年倒是有機會,因為北京發展幾乎飽和,人口和產業會向周圍外溢。他認為,最先受益的將是廊坊。
環渤海不用多說,有國家戰略支持發展港口經濟。但是唐山、滄州亦難成為具有輻射作用的龍頭。比如,目前唐山GDP占到河北省的近四分之一,它對河北的輻射和拉動作用顯然不明顯。甚至自身本地的消費都未真正帶動起來,唐山老板都保留著進京消費的習慣。
唐山、滄州都是發展重化工為主的港口經濟,而且可預期的是在相當長的時期之內,這兩個城市還會像“黑洞”一樣向周邊吸附資源。因為河北要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和渤海新區兩個增長極。
冀中南地區被列為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石家莊有一些醫藥、紡織產業,但更多的是農業。而且石家莊自身還沒有“吃飽”,顧不上周邊兄弟。
不過,對于“二張”這一屆政府來說,至少要先保證GDP總量的增長,盡管GDP總量僅說明總體規模情況,不能評價各省經濟實力,但是有錢之后才好辦事。所以,他們選擇容易上量的港口發展經濟。
針對這種策略,接受采訪的專家都認同。劉東文說:“各個區域的條件不一樣,不能片面強調協調發展,這可以在財政轉移支付上考慮。唐山具備發展深水良港的天然優勢,對于河北把資源集中在曹妃甸新區是可期待的。”
肖金成也表示:“沿海有很多的優勢,跟鐵路經濟帶動兩邊發展一樣,有港口就可以停靠船舶,可以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河北可以打造沿海經濟一 體化,相對于其他地區河北沿海比較落后,有大片的荒地,農業條件很差,但是做工業和城市很好。可以搞綜合工業,大規模建工業集群。”
不過有專家指出,“在一定時期內如果過于密集的出臺,過多的重點區域,那么勢必就會帶來差異化區域政策的低效,甚至是失效。應該控制節奏,并且確實選出一些事關戰略走勢的一些重點區域,而不是面面俱到。”
在為河北找“火車頭”這件事上,河北的現任領導選擇先落子唐山。盡管唐山在北部離冀中南較遠,但是它有基礎,有經濟實力,發展空間可期。雖然唐 山自身也面臨轉型的問題,面臨能耗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但這些問題,對于財大氣粗的唐山來說,處理起來會容易很多。況且,河北省政府會放手讓它去做,在一些 體制機制上享有先行先試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