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石寶林 徐柏勝 記者 李寶森)呼蘭區抓住哈爾濱市“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發展機遇,憑借獨特的區位和地理優勢,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明顯改觀。呼蘭區2011年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預計實現生產總值240億元;財政總收入、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達到37億元、15億元、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400億元。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呼蘭區在城市發展戰略中,以城市空間布局指導產業協調發展,以產業優化集聚明晰城市功能定位,著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在新城區開發建設中,積極培育發展城市綜合體,做到項目選址在哪里,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配套就延伸到哪里。2011年4月10日,利民開發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的建設發展以規劃為依據。呼蘭區啟動編制了《呼蘭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呼蘭區總體規劃》、《呼蘭區景觀風貌特色規劃及核心地區城市設計》三個規劃。秉承“以水定城”理念,全面參與到北國水城建設中,長盈渠利民示范段全面竣工。重點推進松花江避暑城“三橫三縱三橋”,“三橫”即北京東路、北海路、南京西路;“三縱”即松浦大道、南北大道、濱江大道;“三橋”即四環匝道與松浦大道立交橋、中源大道與四環路立交橋、呼口大橋。快速啟動建設文化旅游休閑商務區、呼蘭河口濕地、腰堡月亮湖休閑旅游區、呼蘭國家級森林公園等一批重點景區,著力打造“一江一河”、“六點一線”的生態旅游格局。
實現生物醫藥園“四橫五縱”,“四橫”即四平路、長沙路、寶安路、珠海路;“五縱”即藥園1路、藥園2路、深圳大街、沈陽大街、長沙大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累計投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8.6億元。大耿家立交橋、松浦大橋北延線呼蘭段、朱家立交橋等重點項目如期完工。按照“一年初見成果,三年大見成效”要求,總投資21億元,完成了老城區庭院整治、“兩街”(蕭紅大街、南北大街)、“五路”(順記路、文化路、建設路、松江路、清平路)、百條巷道和西崗公園改造、歷史文化公園主體建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8.7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63.2萬平方米,呼蘭河公園道路、排水等一期工程完成80%。為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質量,對第一和第二水廠進行了全面改造,新建新老城區污水處理廠。
健全服務體系 享受幸福生活
呼蘭區加速發展社會事業,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明顯提高。新建寄宿制學校7所,改造標準化學校22所。新建區屬醫院醫療樓、門診樓4個,改擴建鄉鎮衛生院6個,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改造蕭紅故居、體育場、文化館,新建蕭紅紀念館、圖書館,辟建廣場4個,建設鄉鎮文化站13個。
不斷擴大就業規模,使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低保等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新建、改造農村敬老服務中心5處。城鄉低保補助標準與全市接軌;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納入市級統籌,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累計達到38600人。深入推進新農保試點工作,為4.42萬名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按時足額發放基礎養老金1946萬元。為并軌后解除勞動關系2.2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1.37億元。為城鄉(農村低保戶)2100名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260萬元。加大棚戶區改造拆遷力度,建設廉租住房80套,發放廉租補貼751戶、324.4萬元,安排低收入家庭50戶。2011年,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0元。
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園區經濟
呼蘭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三次產業比重由2006年的21.1:44.4:34.5優化為17.7:42.3:40。不斷擴大產業集聚效應,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裝備制造等主導優勢產業向專業園區集中,并持續做大做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近兩年,先后組織實施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100個,中航哈軸、哈藥生物、醫藥研發中心、華潤雪花啤酒二期等一大批大項目相繼落地投產,增強了園區發展后勁。
目前,已有49家企業入駐生物醫藥產業園,42家企業入駐綠色食品產業園,對開發區產業優化升級形成了強大支撐。利民開發區被省政府確定為哈大齊工業走廊核心示范區,生物醫藥園被列為全省產業建設重點園區。開發區建成面積32平方公里,入區企業335戶,引進國內資金345億元,外資2億美元,出口創匯3億美元。第三產業繁榮活躍。以服務外包、現代物流、旅游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預計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1億元。
同時,快速推進現代農業,新建千畝現代農業園2個。畜牧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55%,轉移農村勞動力14萬人(次),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50個,完成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61個。(編輯: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