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其實是一個缺水的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盡管貴州人身邊不乏江河湖泊,但其實貴州是一個缺水的省份。貴陽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按照350萬人口基數計算的話,僅有35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多一點。
黃成德和幾百名NGO志愿者利用兩年時間,對貴陽市境內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共計98條河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已有8條河流屬于“死亡河流”。按照國際河流生命學說的觀點,一條既沒有魚蝦、不能飲用、也不被工業和農業等利用的河流,被稱之為“死亡河流”,像貴陽小車河這樣的“死亡河流”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排污溝。
未來,隨著黔中經濟區的建設和開發,貴陽還將吸納大批移民,在此過程中,如何保護水資源將是更加嚴峻的問題。
“保護水資源需要每位公民參與”
今年,黃成德提案的原案中提出,對水資源的保護,政府不應只是一句空話,應該把環保的指標量化,尤其是可能對水資源產生影響的一些產業。
“我們日常洗澡,其實也是對水資源的污染。” 黃成德認為,污染水資源其實每位貴陽市民都有參與,因此保護水資源也應是每位市民的權利和義務。
一位公民、一個家庭、一個單位都可以成為監督的個體,發現污染源,立即向相關職能部門舉報。目前,貴陽市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政執法、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司法、NGO、公眾等七種合力監督的模式,被稱為中國母親河保護的貴陽模式,需要每位市民的參與。
“大家把對水源保護的落腳點只放在紅楓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庫是不全面的,這三大水缸僅覆蓋貴陽市南明區和云巖區等中心城區,還有花溪水庫、松柏山水庫等,也是貴陽市民的飲用水源,此外貴陽市的98條河流也是很多農村居民的飲用水源。所以說,這98條河流都應該是全貴陽人民關注的重點。”黃成德說,如果舉報不被相關職能政府重視的話,還可以提出環保公益訴訟,提出環保公益訴訟不需要市民付一分錢訴訟費。“大家行動起來,為了你我的健康生活,也為了子孫后代能有干凈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