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的研究成果指出,隨著農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規模不斷增大,農村人口無序流動給城市和農村發展都帶來嚴重挑戰,中國構建農村人口有序流動的調節機制迫在眉睫。
這項題為“人口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研究”的課題負責人濟南大學副教授楊風博士7日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透過一系列調研,課題組認為目前農村人口無序流動不僅給農村發展帶來隱患,也給城市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因此,亟需使農村人口的流動有序化,并能進行合理調節”。
楊風指出,農村人口無序流動一是會造成農村青壯年和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力流失,使農村地區出現人才的“洼地效應”,致使務農收入比較收益低,而比較收益低又促使農村高素質勞動力進一步流出,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是帶來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問題,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崩潰,農村男子往往成為婚姻擠壓的犧牲品。
“農村人口無序流動也給城市住房、交通、供水、供電、環衛帶來壓力”。 楊風認為,這種無序流動造成城市貧困人口增多,且呈上升趨勢,經濟收入低,令大多來自農村的農民工處于城市貧困人口的邊緣。同時城市教育、城市環境、城市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也都因為農村人口的無序流動而形成壓力。
楊風表示,這就需要中國盡快通過政策層面,建立一種農村人口有序流動的調節機制,這種機制既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又順應市場需求導向,既非停滯不動又非盲目過度,而是一種適度的人口流動。
他認為,人口流動有序性的標志應當包括人口流向的正確性,流量的適度性,流速的可控性,結構的合理性。
為構建農村人口有序流動的調節機制,楊風建議,首先要加快農民市民化步伐,減少人口流動的規模,優先安置已進城多年,并獲得穩定職業或有固定住所的農民工;其次是優先發展中小城市,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中小城市轉移,達到分流的目的;三是“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往小城市以及城鎮集聚發展,促進農村人口就近大規模流入小城市或城鎮”。
楊風還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勞動中介組織快速發展,積極建立就業供求信息發布平臺,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減少勞動力人口的盲目流動,進而將人口流動從無序納入有序的軌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