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1985年畢業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
1998年取得高級工程師資格;
2003年任全國暖通空調及凈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8年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機電專業設計研究院 總工程師;
2009年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一暖通空調設計研究室主任。
重大工程
西直門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服務用房(集中供冷,26萬平方米);
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工程(51.7萬平方米);三亞亞龍灣冰蓄冷和區域供冷(50多萬平方米)等。 論文著作
中國大飯店冰蓄冷空調設計;
《民用建筑制冷空調設計資料集-蓄冷空調》;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范本-暖通空調》等。
自信、樸實是我們采訪宋孝春總工程師的第一印象。
他語言平實,觀點犀利,談起他的本行——暖通空調時,他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所謂“三句不離本行”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他自信“中國現有的暖通技術水平絕對不亞于國外,甚至某些方面我們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他直言“實行設計工程師責任終身制十分重要。”
他無奈“我們好的設計方案或節能技術往往會在建設單位那里被打折。”
暖通行業發展迅速 建筑節能任重道遠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空調系統應用的日益普遍,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已接近30%,并在持續增長。國家最近出臺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計劃》明確要求“十一五”期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將嚴格執行節能50%的標準,這無疑為我國今后建筑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頗令人尷尬的是,空調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戶,約占整個建筑能耗的60%以上。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空調高峰負荷已經超過4500萬kW,相當于2.5倍三峽電站滿負荷出力。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暖通技術水平較為落后呢?
當記者向宋孝春總工問及這個問題時,他說:“不可否認,20年前我國暖通技術水平相比國外確實有較大差距,那時我國的建筑業剛剛起步,大型集中空調項目很少。時過境遷,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建筑規模的日趨擴大以及暖通空調從業人員近20年的努力,如今我國暖通空調技術不可同日而語。從我院所做過的設計項目,包括對國內一些項目所采用技術的調研,以及與國際間的技術交流來看,中國現有的暖通技術水平絕對不亞于國外,甚至某些方面我們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降低建筑空調能耗 節能潛力在于優化運行
據統計,我國既有建筑面積已經超過500億平方米,近幾年新建的節能建筑約有1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之所以成為高能耗建筑,首先是能量需求量超標,其次是能量補給系統消耗大等原因造成。
宋孝春說,從他參加工作伊始,一直努力探索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應用節能技術,這些技術和措施同樣需要工程運行管理人員去準確實施,不能成為一種擺設。運行管理水平的落后,會導致設計節能的系統能耗反而更高。 他直言“實行設計工程師責任終身制十分重要。”他強調設計師必須對工程負責,相應的權力也要充分的賦予他們。項目的設計水平、施工質量、使用效果,參與者都很關心,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圖紙有審查、施工有技術交底、施工過程有監理、施工結束有驗收,然而交付使用時為什么缺失了應有的技術交底和使用指導呢,這就難免造成使用者不能理解及實現設計師的節能理念。
“我們希望將一個好的設計產品交付用戶手中。”宋孝春說,拋開建筑華麗的外觀和結構堅實的骨架,應該是完美流淌的血液——機電系統,每個器件和管路都可以正常并節省能耗地工作。不同的項目是有區別的,設計師最清楚其中的關系。“我自己包括我的同事們,一直希望把自己的使命再延續,指導或幫助我們所設計項目的系統運行工程師,把我們當初的設計理念傳遞給他們,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完美。”
宋孝春強調,與其出現問題進行改造不如從源頭抓起,所以他希望將設計師使命再延續即指導、服務設計系統的運行管理的工作盡早地開展起來,盡快盡好地發揮系統運行的節能潛力。
共享節能成果 推廣建筑節能技術
彈指一揮間,宋孝春從事暖通空調設計工作已超過20年。當記者問及他如今在推廣節能技術是否得心應手時,他說:“國家最近幾年陸續出臺了一些建筑節能標準或規范,這一方面使推廣節能技術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使得國人的節能意識有了很大提高,這使得我們在推廣節能技術時比以前輕松了許多,但整體而言,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去克服和解決。”因為節能的手段都是有代價的,采用任何一項節能技術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無論是開發商,還是其他建筑單位都希望利潤最大化。如何引導他們更積極、主動參與到建筑節能中來,是當前推廣節能技術的最大難題。
他認為,盡可能把掌握的節能手段和技術推薦給開發商或建筑單位,這是設計師的職業道德,也是設計師的義務!如果不是國家強制規定使用的一些先進技術,設計師在方案中也應努力向甲方推薦。
“但很多時候,我們好的設計方案或節能技術往往會在建設單位那里打折。”他深有感觸地說。2000年,他主持設計了北京西直門西環廣場的暖通工程。當時公建節能標準還沒有實施,但在設計方案中采用了很多當時在國內已處于領先水平的節能技術。然而,當他把這個花費了頗多心血的設計方案提交給開發商后,很多先進的節能技術,如冰蓄冷低溫大溫差送水、低溫大溫差送風、水泵風機變頻等最終沒有被采用。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這一方面與當時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的強制性節能標準有關,更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采用節能技術就意味著開發商的成本投入會增加。從開發商角度來說,他們看重的是修建成本與租售情況,采用節能技術享受不到任何回報。空調系統的節能措施減少了平時的使用能耗、降低了運行費用,使用者才是最終的受益者。
如何把節能產生的一部分經濟回報回饋社會,回饋企業。宋孝春對此寄以厚望,他認為,只有讓國家、企業和用戶三方共享節能成果,才能解決我國在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的迫切問題。一旦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國的建筑節能水平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冰蓄冷及區域供冷促使 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
前些年隨著夏季用電量的激增,國內大多數省區在用電高峰期拉閘限電已成家常便飯。為了降低用電峰谷差,一種高效節能的蓄冷中央空調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進入了國人的視野。這讓當時很多人看到了不再受限于拉閘限電的曙光。
蓄冷技術是人類在面對能源危機時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技術革新,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其工作原理并不復雜:利用夜間電力低谷時段制冷,將冷量以冰或水的形式儲存在蓄冷設備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供給空調使用,達到電網的移峰填谷、節省運行電費、節能環保的目的。然而,時至今日,蓄冷技術在全國尚未得到普遍推廣,他深感遺憾。
對有業內人士對這項技術提出的質疑,甚至認為這種技術是不節能的看法,宋孝春表示“這些觀點過于狹隘和偏激”。如果我們站在國家能源架構和整個能源系統的層面去考證,蓄冷技術既減少了制冷用電設備,又將白天的空調用電部分放在夜間使用,首先釋放了電力資源的占有,其次是節省電力生產和輸送的能耗。
作為2007年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節能示范工程,宋孝春正在設計施工的三亞亞龍灣項目就采用了冰蓄冷和區域供冷技術,服務亞龍灣8家50多萬的平方米涉外星級旅游酒店,如希爾頓、萬豪、喜來登、凱萊、麗思卡爾頓等。該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以直接節約電量約1500萬kWh,轉移高峰負荷約10萬kW,減少海南南部電網峰谷差50%以上。此外,正在設計的海口市30萬平方米的行政辦公區項目,天津于家堡近200萬平方米的金融區項目都將采用冰蓄冷和區域供冷技術。
宋孝春說,冰蓄冷和區域供冷除了節能環保外,更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利用。首先,我國現在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發電機的可調配性不強,所以很難隨意控制或改變它的發電量。使用冰蓄冷技術,就可以讓電廠的發電機組夜間在高效率區運行,這樣就降低了它的單位煤耗。從這一點來說,冰蓄冷夜間用電提高了電廠發電機的效率。其次,冰蓄冷和區域供冷技術避開用電高峰后,其對電力資源占有率也隨之降低。這就相當于把社會資源放大了,在同等的電力資源條件下我們可以供給更多的項目。反推回來,這還可以緩解國家對電力建設投入緊張的局面。
既然冰蓄冷、區域供冷技術對電力企業、國家有這么多益處,但為何得不到推廣呢?對此,宋孝春回應說“主要是國家、電力企業對采用這項技術的單位鼓勵、支持政策還是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大面積的推廣和使用。”所以,他呼吁:國家和電力企業應該給予這項技術更優惠的政策和更大的經濟支持力度。
提高農村生活水平 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時下,“家電下鄉”活動正在我國開展得如火如荼。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家電企業擴大內銷,也有利于農村居民提升生活質量。“但我認為擴大內需也要有針對性,不要把全民消費提高到一個很高的標準上去。否則極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內需雖然擴大了,但能耗又上去了。這樣一來,之前所做的節能工作就會付之東流。”宋孝春總工如是對記者說。
現在,一些學者鼓勵農村家家都買彩電、裝空調,對此,宋孝春總工認為,鼓勵農村居民買彩電是不錯,但讓他們都安裝空調就有點過了。因為我國農村主要還是以平房建筑居多,建筑本身的間距比較大,可以通過很多的自然手段實現生活的舒適要求。“若采用很多的自然、天然手段可以滿足人們的舒適要求,就不應該用人工或者機電手段達到暖通專業得到的那一點點舒適度。”像北京提出室內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這是一個基本的舒適環境,超過這個標準還會增加能耗。而在農村,即使溫度達到27℃—28℃,如果有良好的通風,已經覺得很舒服了。所以,一味或是盲目鼓勵農村居民戶戶都安裝空調是不可取的。
恰當合理的做法應該是什么呢?宋孝春建議,“我覺得應引導農村居民(城市也應如此)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天然資源去解決日常生活需要,在較發達一點的農村可以利用地源熱泵技術,而不要一味為了擴大內需把暖通空調技術簡單轉移到農村。否則,內需雖然擴大了,但國家整個能源消耗又大幅提高了,這是得不償失的。
合理推廣節能技術 地源熱泵勿盲目規模化
面對我國能源日趨嚴峻的形勢,宋孝春表示,“對所有從事建筑節能工作者來說,這讓我們既感受到了壓力,也體會到了肩上所承擔的巨大責任。”同時,他也相當謹慎地說道,“在使用或推廣一些節能技術時,一定要慎重,要做好相關的技術經濟論證,不能盲目規模化,否則一些原本可以節能的技術或項目反而變得不節能。這也是我對當前我國一些節能技術發展方向的最大擔憂。”
以地源熱泵技術為例,他解釋:“不可否認,該技術如果使用正確、合理,的確節能,也比較清潔。但如果不分場合、地點,不分項目、規模、性質,盲目地去運用這項技術或者規定使用這項技術,就有失偏頗。地源熱泵技術,包括水源、空氣源熱泵技術都有它的運用范圍,有使用條件限制,而并不適用于全國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工程項目。簡單地說,地源熱泵技術就是把土壤作為一個蓄熱體,利用它來儲存和釋放熱能。如果一個項目太大,不僅需要大面積地下空間來蓄能,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冷熱取存不平衡,付出的電力能耗將非常巨大。”
此外,宋孝春認為,盲目使用地源熱泵技術可能還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這一點應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大型項目必須通過環境評估和技術經濟分析。以他親自主持參與的國奧村再生水冷熱源項目為例,最初也考慮過用地源熱泵或者打井做水源熱泵技術,但經過評估、論證后,最終沒有采用。國奧村面積達50多萬平米,如果使用地源熱泵技術就意味著整個奧運村地下都要布地源管。如此高密度的在地下埋管必然會對國奧村整個地下土壤及周邊環境帶來影響。正因為如此,最后采用了再生水熱泵技術為國奧村供冷供熱。這項節能環保技術不僅實現了廢水再利用,也為北京奧運會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